分享

菌棒變成“黃金棒”——遠安香菇大鎮茅坪場轉型見聞
湖北日報  2018-11-19 12:47:52

菌棒變成“黃金棒”——遠安香菇大鎮茅坪場轉型見聞

圖為:灰樹花長勢喜人,菇農樂開了花。

  遠安食用菌生産歷史悠久,最高峰時期年種植量1.5億袋。電影《山楂樹之戀》取景的茅坪場鎮,是遠安縣食用菌發展核心區,年最大生産規模4000萬袋以上。

  10月31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這個鄂西香菇大鎮探訪發現,茅坪場鎮食用菌産業正在由低端邁向高端,成為發展循環經濟的一個樣本。

  會賺大錢的菌棒

  茅坪場鎮茅坪場村一處食用菌大棚內,菇香瀰漫。幾名工人正專心致志地采收靈芝孢子粉。

  現場負責人付先滿介紹,茅坪場鎮城投公司2018年在此試種了兩棚靈芝,一棚采收靈芝製作幹品,一棚采收孢子粉,通過對比試驗,看哪種模式的效益更高,然後在鎮內推廣。“從目前情況來看,采收孢子粉的效益要更高一些。”

  今年42歲的范世荷從1997年起就在茅坪場鎮發展香菇。2018年,他在平田岩香菇種植基地試種了珍稀菌種灰樹花、羊肚菌、大球蓋菇等。“老做香菇太單一,抵禦風險能力差;産品多樣化,這個不行那個行。”范世荷還以大球蓋菇舉例説,其種植原料就是玉米和稻草秸稈,還是那個菌棒,但結出的果卻大不一樣。

  湖北森源食用菌研發中心主任焦海濤告訴記者,羊肚菌在市場上受追捧,幹品一斤可賣到600元至1000元,而種植羊肚菌,用種香菇的廢料以及稻草和玉米等作物的秸稈就行。“當然也存在風險,只不過風險不在市場,而在種植環節。”焦海濤提示,由於品種的遺傳性狀不穩定,自身變異快,同樣的大棚,有的可能出菇很好,有的可能一個也不出,建議菇農從正規渠道購買菌種。

  據了解,當地積極開展食用菌新品種試驗,現已成功種植羊肚菌15畝、大球蓋菇30畝、灰樹花2萬袋。

  廢棄菌棒可製成有機肥

  當地香菇企業宜昌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生産車間內,一袋袋標有“有機肥料”字樣的蛇皮袋裝肥料,碼放整齊。

  公司董事長周華雄告訴記者,以前,廢棄的菌棒到處丟,路兩邊隨處可見,增加了不少環境問題。該公司申辦了有機肥生産許可證,從今年開始生産有機肥,原料主要就是這廢棄的菌棒。

  “我們以180元/噸的價格,將廢棄菌棒收回來,通過生物菌劑發酵,添加氮、磷、鉀等,生産的有機肥,七八百元一噸賣出,每噸純賺200多元。”周華雄説,有機肥適合給茶園、果園、有機稻等,該公司不僅賣肥料,自己還在花林寺鎮種植了500畝高山蔬菜,使用自己産的有機肥,高山蔬菜從六七月份開始上市,到現在還可采收。

  通過循環利用,廢棄食用菌棒成了有機肥,菇農也高興,既解決了廢棄菌棒出路問題,又可增收,一舉多得。

  食用菌廢菌棒實現綜合利用,行走在小鎮,路邊看不到廢菌棒蹤影,河水清澈,村莊整潔。

  延長産業鏈,發展深加工,增加附加值。記者在一處陳列室看到,當地開發的香菇醬、香菇油、香菇罐頭、香菇脆、靈芝茶等食品和飲品等,琳琅滿目。而在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內,正在改造廠房,安裝生産線,準備生産香菇即食食品,目前,部分設備已到位。

  茅坪場鎮現正打造蘑菇小鎮項目建設,以此帶動茅坪場鎮食用菌産業整體提檔升級。據透露,蘑菇小鎮初步劃分蘑菇廣場、蘑菇田園、蘑菇森林、蘑菇工廠、蘑菇營地等功能區域。(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周壽江 通訊員 張博 劉中一)

編輯:蘇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