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興山建40公里生態旅遊扶貧廊道
湖北日報  2018-11-23 11:28:49

興山建40公里生態旅遊扶貧廊道

圖為:生態旅遊扶貧廊道為山鄉注入發展活力。(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曙松 攝)

  興山大山深處,層林盡染,雲霧繚繞。半個月前剛通的徐廟公路,宛如玉帶,纏繞山間。

  徐廟公路連通209國道,在興山形成40公里的生態旅遊扶貧廊道,串起沿線兩鎮三個貧困村。

  有的村為什麼扶貧多年,成效仍不明顯?有的村為什麼産業衰落,再度返貧?

  這些問題,困擾著興山縣。縣委書記汪小波認為,過去政府聚焦某村、某組、某戶扶貧,缺乏區域統籌,不能抱團興産業,抵禦風險能力差,發展不可持續。

  2017年春天,興山啟動生態旅遊扶貧廊道建設,將兩鎮三村串上旅遊産業鏈條。

  從單點扶貧到一線串珠

  從昭君鎮昭君村出發,經灘坪村,到高橋鄉大槽村,沿線雖然都是貧困村,但旅遊資源豐富,風景美不勝收。

  昭君村建成觀景平臺“望鄉臺”,對面山峰神似昭君形貌;仙女山海拔2427米,是宜昌最高峰;萬朝山有一個“靈武當”牌坊,相傳是武當山前身;賀龍在此建立巴興歸革命根據地,是全國13個最早的蘇維埃革命根據地之一……

  全國旅遊扶貧示範村、住建部傳統古村落等項目,也集聚在這條廊道上。廊道平均海拔1200米,避暑度假條件不輸蘇馬蕩。2020年鄭萬高鐵通車後,從興山站下高鐵到這裡,不到1小時車程。

  酒香也怕巷子深。去年,興山成立指揮部,縣委書記任指揮長,縣財政投資2000萬元,推進生態旅遊扶貧廊道建設。“昭君望鄉臺”,配建旅遊公廁,附近幾間老屋修舊如舊。

  住建部援建的灘坪古村落,隱于山谷間。古民房、四合院、木窗欞、石板路,瀰漫著鄉愁氣息。從古村落出發,在山間小徑散步40分鐘,來到“五七幹校”,老教室、舊宿舍都在。遊客還能在獼猴桃園、藍莓園裏體驗農家生活。

  新修的徐廟公路寬5米,按旅遊公路標準建設,公路直達山頂。自山頂拐入一條落葉小徑,山回路轉,突現驚喜:賀龍當年建立的革命根據地,沿山脊修建的戰壕保存完好。

  從昭君村到大槽村,40公里旅遊廊道,每隔三五公里,就有一個旅遊節點,讓遊客駐足流連。村委會改成旅遊服務中心。貧困戶安置點黃墻紅瓦,融入山間風景。停車場、廁所、電商中心、農貿市場等配套設施正加緊建設。

  把貧困戶安置在廊道上

  生態旅遊扶貧廊道初步建成,如何把貧困戶安置到廊道上?

  汪小波説:“扶貧廊道不光是修一條路、建幾個景點,而是産業、村貌、民風、扶貧安置手段等全面轉變。”

  政府引導,村民不再種玉米等“大路貨”,改種蔬菜、核桃、中藥材等旅遊農産品。養豬、養雞不用飼料,實施生態養殖。舉辦採摘節等活動,打開山貨銷路。

  11月5日,小雨,大槽村二組貧困戶周宗國打掃公路。他家因病致貧,去年種了10畝蔬菜,因為路沒通、雨水多,一半蔬菜爛在地裏。今年路修通後,300多斤核桃一天就賣完了。他定期義務掃路,“這是致富路,要愛惜。”

  同組的貧困戶李自陽,今年養了20多頭豬、260隻雞。因為是生態養殖,別人的毛豬每斤賣6元,他能賣到8元。豬和雞還沒出欄,就被預訂一空。36歲還是單身,他笑著説:“下個目標就是討老婆!”

  扶貧廊道上,無論是集中安置點,還是零散住戶,房屋外墻統一刷成土黃色,屋頂蓋紅瓦,平視古樸,俯瞰清新。

  2017年和2018年,湖北省美麗鄉村建設項目,還將在這條廊道上投資300萬元,引導農戶植花種草,整治環境衛生,發展農家樂,進一步加強公廁、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建設。

  最缺理念和人才

  生態旅遊扶貧廊道建設一年有餘。“眼下,最缺的是理念和人才。”汪小波説。

  興山在大槽村建起廊道上首個田園綜合體,置換農戶破敗的土坯房,搭起土籬笆,蓋起茅草,從老井中引出小橋流水,在石板路邊種滿青竹。雞鳴犬吠間,遊客在此品茶讀書、賞花散步,體驗農耕生活。“從沒想過,農村還能搞成這樣!”住在附近的貧困戶楊列兵深受啟發。他家因學致貧,2016年脫貧,如今女兒在讀研。嗅到商機,楊列兵把自家房前屋後拾掇乾淨,種上花草,還投入2萬元,購置飯桌,裝修客房。“來的人多了,綜合體容納不下,會來我這。”

  高橋鄉黨委書記龍景麗説:“有了理念,還要有人來實施。高橋是興山最偏遠的山鄉,既缺市場主體,又缺人才。”為此,興山正積極引導企業投資,開發萬朝山、仙女山等旅遊景點,召喚能人返鄉創業。

  38歲的姜從剛,以前在外做汽修生意,去年底回到家鄉大槽村,看到村裏變化,非常激動,決定留下來流轉土地,帶動村民一起種藥材。

  農家樂相繼興建,能人接力返鄉。興山生態旅遊扶貧廊道的未來,令人期待。(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吳擒虎通訊員鄒遠景)

編輯:蘇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