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武大“馮氏捐藏館”開館 馮氏父子兩代珍藏捐贈武大,展品含張大千梁啟超等大家作品
馮天瑜(左)與其兄馮天瑾 記者李子云 攝
熊召政、劉醒龍、周韶華等文藝大家來了,兩院院士李德仁攜夫人來了,武大校友企業家閻志來了,省市博物館、圖書館掌門人也來了……12月3日,“馮氏捐藏館”開館儀式在武漢大學圖書館舉行,武漢大學人文資深教授馮天瑜兄弟將馮氏珍藏文物及藝術品捐獻給武漢大學,部分藏品展出。
12月3日,“馮氏捐藏館”開館儀式在武漢大學圖書館舉行,展品吸引了眾多人觀賞 記者李子云 攝
展品含張大千等 珍藏文物及藝術品
“馮氏捐藏館”展覽展品為馮天瑜與其兄馮天瑾所贈,主要包括馮氏兩代學人所收集的珍藏文物及藝術品,既有張大千先生的山水畫作,也有歐陽中石先生的珍貴墨蹟,還有馮氏父子與唐醉石等名士往來信札以及古錢幣,均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兄弟倆的父親馮永軒是我國著名文史學家,是三位大師弟子——1923年入讀國立武昌師範大學,也就是武漢大學的前身,師從文字學家黃侃,後1925年考入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師從國學大師王國維、梁啟超。
展出現場,就有梁啟超書贈馮永軒的對聯,上聯“遙山向晚更碧”係北宋詞人周邦彥之句,下聯“秋雲不雨常陰”係北宋詞人孫洙之句。這副對聯的由來,還有一段故事。1924年,梁啟超在醫院陪護病重妻子的數月間,從隨攜《宋詞選》中擇句,組成聯語二三百副,此後數年書贈友人和弟子。馮永軒從清華研究院畢業時,受贈的正是其中之一。從珍藏王、梁等學者的墨寶開始,馮永軒開始了他40餘年的收藏生涯,包括唐人寫經、明清民國書畫、信札等一批名士墨蹟和古錢幣。“抗日戰爭時期,我的父親挑著擔子‘跑反’(武漢話,為逃避某事而逃往別處),擔子裏主要就是文物”,馮天瑾感慨地説。
12月3日,“馮氏捐藏館”開館儀式在武漢大學圖書館舉行,展品吸引了眾多人觀賞 記者李子云 攝
在展出現場,記者看到清代重臣曾國藩、左宗棠的書法作品,如曾國藩一副行楷五言對聯:“引泉聊作治,有架可藏書”,落款“滌生曾國藩”。世人皆知,曾國藩去世後遺産少,而藏書多,其老家的藏書樓,甚至成為清代最有名氣的藏書樓之一。這首剖白心跡的作品值得玩味。
12月3日,“馮氏捐藏館”開館儀式在武漢大學圖書館舉行,展品吸引了眾多人觀賞 記者李子云 攝
除他人所贈書畫外 不少是其收藏購得
90余件藏品在現場展出,除與馮氏兩代人相關的書畫、信札,他人所贈書畫外,還有不少是其收藏購得。
記者在展出現場,看到左宗棠行楷八言對聯:“山高市場中有神悟,風朝雨夕我思古人”。據介紹,這是馮永軒1936年在新疆購得。另據介紹,馮天瑜還捐出了自己購置的張大千山水畫作《一坐丘壑臥煙霞》扇面。記者在展出現場見到了這幅真跡,群山疊嶂,雲氣繚繞,呈現一派精麗清潤的大千氣象,整幅設色典雅,筆法細膩,意境淡遠。
“馮氏清貧,所購唯憑工薪,所選唯憑法眼”,武大為其所出的紀念畫冊中弁言中這樣寫道。
1978年年底,馮永軒去世前夕,馮家將古錢幣數百件捐給復建不久的武漢師範學院(今湖北大學)。這批古錢幣,成為今天湖北大學博物館錢幣館的基本館藏。
時隔40年,其子再做捐贈,武大黨委書記韓進評價這是“一場情誼一份厚禮”,認為體現了大智慧、大氣魄、大格局的大家風範。馮天瑜説,父親所藏,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即有人求購,父親總以“非賣品”回應,在3日展出現場,他又被問起馮氏藏品值金多少?馮天瑜只談起他年幼所見:父親每有收穫,都是為文物的史料價值和藝術魅力欣喜、沉醉,從未言及哪件很值錢、將來會增值多少倍。至今馮天瑜兄弟們仍堅守“收藏而不販賣”“取自社會,回饋社會”的馮家原則。對此,接收方武大深以為然,評價説:“馮氏二代學人守望文化,以為文物價值不可偏以金錢衡量,其命脈在於其歷史內涵、學術價值、美學價值的開拓與弘揚。”
武大方面表示,在圖書館設立“馮氏捐藏館”,選擇馮氏藏品中書畫、信札、古籍以及錢幣中的精品作長期展出,秉其精神,讓珞珈文脈更加充盈阜盛。(通訊員吳江龍 記者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