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時節,在湖北潛江返灣湖國家濕地公園,蘆花飄蕩的原野,萬鳥齊鳴的沼澤,上萬隻候鳥在此棲息,沿岸成片的水杉林倒映在清澈的水中,江漢平原一幅“林水交融”的冬日美景盡收眼底。
湖北潛江,因水得名,係古雲夢澤一角,漢水穿境而過,素有“水鄉園林”的美譽。然而,曾因長期過度開發,湖泊面積退縮、水質退化,“水鄉”名片漸漸黯淡。
2014年5月,水利部正式確定潛江為第二批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城市,2015年5月,湖北省政府批准了實施方案,一場碧水保衛戰在潛江全面打響。3年來,該市以“綠色”帶動城市高品質發展,近日,人民網記者深入潛江採訪發現,昔日“水鄉園林”正舊貌換新顏。
水鄉織夢 生態修復開展集中整治
“人在湖上跑,鳥在頭上飛,感覺很過癮!”2018年4月的2018潛江返灣湖濕地國際馬拉松賽,給襄陽的跑者陳燕林留下了深刻印象。穿越水杉綠道,跑過彩虹棧橋時,她被水鄉美景深深吸引。
12月13日,記者在潛江返灣湖濕地公園看到,成群的候鳥棲息在此,綠道沿線的水杉林美不勝收。正在巡湖的返灣湖湖長聶士華感嘆,由於圍護造田、圍湖造塘,兩年前,這裡是另外一番景象:水域裏竹竿、網箱密布,濕地面積逐漸縮小,水質逐漸惡化。
2017年,潛江市借助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這一契機,開展了返灣湖國家濕地公園保護與恢復工程。在返灣湖,該市斥資21億元啟動生態修復工程,退田還湖、漁民搬遷、水上拆圍……湖域面積一年增1.3萬畝。
聶士華介紹,如今,通過引江水、通河水、連湖水,濕地迅速恢復生機,水鳥又飛回來了。連全球極危物種——青頭潛鴨也成為返灣湖的常客,濕地鳥類品種從2011年的40種增加到如今的119種。
湖變大、水變清,不只返灣湖。在白鷺湖、興隆河等湖河沿線,該市分期退田還湖2萬畝,關停拆除養殖場895家,關閉取締排放不達標企業52家,實現全市湖泊水質大幅改善。
不僅是水清河暢,河渠岸線的綠化景觀更是大大提升了城市“顏值”。興隆河,被譽為潛江的母親河。興隆河畔,10萬餘株具有“植物王國活化石”之稱的水杉,在興隆河上形成了江漢平原“二十里水杉畫廊”。
潛江市林業局高級工程師馬成文介紹,全市有大中型河渠672.5公里,近年來,潛江市加強“林水結合”,通過水環境綜合治理,對漢江、東荊河、興隆河等主要河渠開展岸線綠化美化工程和生態護坡建設,全力打造“水清、岸綠”的河道生態景觀。目前,潛江市河渠綠化長度643.71公里,綠化率為95.7%。
民生優先 生態治理全民參與
水變清了,環境變好了,居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如今,位於城區的南門河遊園是潛江市民最愛去的公園之一。
然而兩年前,這裡還是另一番模樣,公園裏的“水塘”又臭又臟,直接影響了城市的“顏值”。
為此,試點期間,潛江市集中一年時間,開展河渠生態修復治理行動。在城市核心區,連通兩湖六渠,將水文化、水生態有機結合,引一江清水入城,將百里長渠、縣河、城南河等水系串聯互通,水體置換速度由原來的3天縮短到1天。構建“三湖四河七渠”的水網格局,完成城南河、百里長渠、一支渠等20多處城區黑臭水體清淤截污,形成一河凈水。
經過一系列水環境綜合整治,公園裏的水“活”了起來,清澈見底的水吸引著更多市民親近水源,親近自然。
如今,潛江的每一條河流都有名字,都有河長。作為湖北省第一批省級“河湖長制”試點市,落實“一河(湖)一長、一河(湖)一策”等治理措施,形成了一河(湖)一景的潛江特色。
潛江市構建了市鎮村三級河湖長責任體系,實現市級32條河道、17座境內湖泊、198條鎮級主河道和584條村級河渠的河湖長制全覆蓋。潛江市水務局副局長田志力介紹,潛江市水質一年比一年好,今年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構築好潛江精緻園林城市的基礎。
生態文明建設更離不開公眾的廣泛參與,讓“愛水、護水”的理念深入市民心中。在潛江,還有這樣一群河湖的“守望者”,自發自覺的參與到水生態治理中,共同維護“水鄉園林”的“顏值”。
在潛江市積玉口鎮古城村湖區,李祖燦是群眾口中的“借糧湖之子”。近30年來,他放棄城裏的事業和生活,圍繞著借糧湖打拼,主動爭取湖權,反對污染和圍墾,甚至不惜當眾給人下跪。
他説,還兒時借糧湖的清澈和美景,是自己這輩子的夢。他用自己的行動,帶動著更多人參與到志願行動中。李祖燦聯合本地其他環境保護與水生態文明建設先行者,成立了潛江市借糧湖生態環保協會。
如今,有更多和李祖燦有一樣願景的潛江人正在用實際行動,維護家鄉的綠水青山。據悉,潛江結合“我當一天河渠保潔員”、增殖放流等志願公益活動,年均近5萬人次投身水生態文明建設。
據介紹,隨著環境品質的改善,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不斷攀升,對水環境問題的投訴舉報件數量明顯減少,2017年同比下降37%,創歷史之最。
産業升級 經濟建設以“綠”為底
城市“顏值”的提升,給潛江還帶來了“真金白銀”。
潛江是“中國小龍蝦之鄉”,蝦的命脈在水。潛江楊市辦事處聯興村村民胡禮軍的蝦池緊挨著百里長渠九支渠,來自漢江的優質水源,經興隆河、百里長渠源源不斷注入,為他的蝦池保障了充足優質的水源。但在2017年之前,胡禮軍和他的鄉親們還只能“望水興嘆”。
“前幾年我們村民就想養蝦,但這邊河渠雜草叢生,水都是黑的,根本養不了蝦。”該村黨支部書記胡孝新介紹,為此,楊市大力實施全域水體連通工程,升級主河道、改造分支流、疏通毛細渠,蝦稻種養基地全部實現“清水”灌田。
村裏的河渠疏通了,雜草清除了,水也變清了。水源問題得以解決,村民養蝦致富的理想也變成了現實。“養蝦之後,農戶每畝地純收入在4至5千元,收益有了很大提升。”胡孝新説。
據悉,潛江通過水生態文明建設,渠相連、水變清,養出的“清水蝦”備受消費者喜愛,蝦稻産業綜合産值達到230億元,帶動就業超過10萬人,出口創匯1.5億美元。
在龍灣鎮、熊口鎮等地,當地人不僅養蝦種田,還以馬拉松賽事為契機,發展體育休閒、農業觀光等旅遊産業,崛起“運動小鎮”“龍蝦小鎮”等特色小鎮。
生態環境改善,為潛江蝦、稻等特色産業引來大批資本。2017年,周黑鴨、安井食品等食品企業紛紛來潛投資,綠色食品産業産值年增15.8%。
在工業主戰場,綠色發展同樣成為主色調。2017年,潛江市在傳統化工産業中引發“綠色革命”,一批化工企業削減産能轉而生産氫氣、氯氣,這些氣體吸引來國內光纖龍頭長飛光纖公司。與此同時,光纖生産的副産物稀鹽酸、鹽水又被回輸到化工企業使用。從化工産業“內循環”到兩大産業跨産業循環,這一新的綠色循環方式下,化工産業、新興産業迅速壯大。金澳科技、金華潤分別進入中國企業500強和湖北民企製造業百強,光信息電子産業蓬勃發展,産值增長53倍。
3年來,潛江市圍繞“優化水空間、節約水資源、修復水生態、提升水環境、保障水安全”這一目標,全面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強化頂層設計,狠抓推進落實,以一方碧水帶動城市高品質發展,將“人在城中、城在林中、人水和諧、林少交融”的怡人景觀再現群眾眼前。
“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廊”美景盡展眼底,潛江“水鄉園林”的金字招牌愈發靚麗。(周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