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枝江打造綜合交通網絡服務區域聯動發展
湖北日報  2019-01-21 17:41:39

  原標題:打造綜合交通網絡服務區域聯動發展 ——枝江交通40年變遷引領城市發展

枝江打造綜合交通網絡服務區域聯動發展

圖為:幹線路網規劃圖

枝江打造綜合交通網絡服務區域聯動發展

圖為:G318江口段

  40年來,改革開放,在通往致富之路上,一二三産業快馬奔馳,枝江經濟社會發展風生水起。40年來,交通先行,在鋪就致富之路上,編織綜合運輸網絡,為區域發展破除前行障礙。

  城市交通名片

  枝江是宜昌的東大門,東隔沮漳河與荊州市江陵縣相望,南以南河為界與松滋市為鄰,西南隔長江與宜都市一橋相連,西北與宜昌市城區、夷陵區和當陽市接壤,素有“三峽門戶”之稱。

  枝江,臨港臨空臨鐵,是全國區域性交通網絡的重要節點,也是“宜荊荊城市群”交通樞紐中心。“三縱三橫大骨架,村村通路微循環”的格局,“內暢外快”的綜合交通網絡體系使枝江境內“半小時交通圈”已成現實,“六縱六橫”綜合交通體系正在建設。

枝江打造綜合交通網絡服務區域聯動發展

圖為:美麗枝江公路

  合縱連橫

  聯動區域經濟發展

  在枝江市董市鎮新318國道旁,分佈著大大小小的瓜果採摘園,當地村民有一個別樣的稱呼“坐商”,49歲的李緒信就是“坐商”中的一員。

  2016年8月,新318國道全面建成通車,國道剛好經過李緒信的家門口,他尋思借著國道的地利,創點收入。

  “新國道建了,草莓可以走國道直接賣到外地去。再説,交通方便了,當地人週末也可以過來採摘。”在路邊,李緒信搭起了五嶺草莓園,“坐收地利”。

  “六七畝草莓每年可創收20余萬元,比在外打工都賺錢。”坐在剛建起的三層小洋樓前的李緒信説,“多虧了這條致富路。”

  一級路新318國道枝江段起于宜昌與荊州交界的沮漳河萬城大橋西岸橋頭,止于枝江市白洋鎮萬福垴村,是枝江的交通“命脈”,全長57.659公里,于2010年12月開工建設。連接白洋鎮、董市鎮、枝江城區、七星臺鎮等鎮,新318國道打通枝江南部地區東西向交通主動脈,成為枝江市區及沿線鄉鎮內外交通的便捷通道。穿過枝江經濟開發區、白洋港口新區,串連七星臺作業區和姚家港作業區,新318國道也是港口碼頭及沿江産業園的集疏運通道。

  支撐沿江城鎮聚合發展軸形成,促進枝江沿江經濟社會開發同步推進,新318國道上奔跑的是枝江發展的希望。

  “新318國道,只是‘內暢外快’的綜合交通網絡體系中的一線,”枝江交通運輸局局長杜勇進説,“打造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是枝江交通人不斷努力的方向。”

  S256當枝一級路、S253兩江二級路、G59呼北高速公路枝江段“三縱”,G50滬渝高速公路枝江段、漢宜高速鐵路和G318國道“三橫”共同構建起枝江“三縱三橫大骨架”。

  S256當枝一級路,作為中心城區向北輻射的重要經濟幹線,連接枝江市區與北部鄉鎮,是宜昌連接荊門、打通市域高速公路與地方公路交通集散和轉換重要通道。

  S253兩江二級路,市域東部南北向主要運輸通道,北接當陽,南連松滋,建起東部與外市連接線。作為百里洲鎮唯一的出口通道,極大提升了該鎮對外交流能力。

  G59呼北高速公路枝江段,是“九縱五橫三環”省高速公路網中的重要路段,與漢宜高速鐵路、G50滬渝高速公路相交,南北向連接外部發展,縱貫湖北省際大通道,有力激發了安福寺等沿線鄉鎮發展活力。

  G50滬渝高速公路枝江段,是武漢至宜昌、重慶方向的主要通道。作為枝江市的骨架公路,增強枝江與周邊縣市,尤其是宜昌、荊州等區域性中心城市的交通往來和經濟交流。

  漢宜高速鐵路,是國家“四縱四橫”鐵路主幹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枝江至武漢、上海、重慶等區域中心城市的快速客運通道,為枝江的集裝箱和零擔貨物運往全國提供運輸服務。

  “合縱連橫”,六條已建成的交通骨架,加速了與市外的聯繫,聯動區域經濟發展。

枝江打造綜合交通網絡服務區域聯動發展

圖為:G318石匠店村段

  四好農村路

  打通社會民生之脈

  “下雨天,在泥路上,車經常陷下去,成批成批的臍橙都爛在屋裏。”幾年前,董市鎮裴聖村村支部書記馬良進總是要為缺乏致富之路發愁。

  臍橙是裴聖村的主導産業,村裏的道路還沒硬化時,臍橙運往村外常常要計算“黃道吉日”。

  “裴石路、屈裴路這些農村公路開通後,家裏300畝臍橙外銷之路也打通了。”家住裴聖村的盛海東種有16000多株臍橙,自從2017年裴聖村新開通四條農村公路後,他家的橙子也走出了村,賣到了全國各地,年收入40多萬元。

  裴聖村全村5000多畝臍橙也經過鄉道,走上國道,一年創收6000多萬元,2018年脫貧46戶128人,已實現整村脫貧。

  鄉村振興,産業先行,交通領航。

  “打造‘干支相連、佈局合理、結構優化、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網,消除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為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交通人一直在努力。”枝江市農村公路管理局局長張林靜説。

  農村公路交通網絡更加完善。枝江8個鄉鎮1個街道全部實現了國省道互聯互通,194個行政村公路通暢率達到100%。僅2018年,枝江全市完成農村公路建設100公里,其中農村公路硬化建設70公里,窄路面加寬30公里;完成縣鄉等級路提檔升級40公里,開工建設劉徐路、瑤黑路等縣鄉道。

  農村公路安全水準得到提升。僅2018年,枝江全市完成國省幹線、農村公路“455”公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757.6公里。預計至2020年底,基本實現全市縣鄉道路、通客運班線村道重大安全隱患治理率100%,危橋數量逐年減少,農村群眾的出行安全得到保障。

  農村公路運輸服務水準明顯提高。建立農村客運長效發展機制,依託通車客運班線的延伸、客運場站和客運站點的建設、客運發展機制的建立健全,實現農村客運村村通。大力構建市鎮村三級農村物流網絡,建成農村物流網絡配送中心1個、鎮級農村物流服務站9個、村級農村物流服務點194個,實現194個行政村農村物流網絡全覆蓋。

  曾經的農産品上行、工業品下行、農民群眾買難賣難和農村物流最初和最後一公里的難題,隨著枝江境內“半小時交通圈”形成,這些昨日的難題逐一攻破,越來越便利的交通為今天的發展帶來了無限活力。

枝江打造綜合交通網絡服務區域聯動發展

圖為:美麗農村公路——安董路

  立體佈局

  規劃綜合交通藍圖

  “一條高速公路將有效連通佈局合理的中部省際交通運輸網絡,三峽樞紐多式聯運體系將進一步完善,將會更好的促進交通扶貧脫貧,保障汛期人民群眾和財産安全轉移……”在當枝松高速項目推進會上,枝江交通運輸局局長杜勇進如此説。

  他口中的這條路便是正在規劃的經當陽、枝江至松滋的高速公路。起于當陽市G42滬蓉高速,互通G50滬渝高速,向南跨越長江經枝江市百里洲鎮後止于荊州市松滋市,與S88岳宜高速相交。建成後的當枝松高速公路將成為枝江市域南北向對外聯繫的重要通道,帶動枝江經濟、交通、旅遊、文化全方面發展。

  “經歷過交通不通達的時代,就越發希望我們枝江的交通能連成網絡,市內市外去哪都方便。”老交通人龍國新回憶説,“30年前的枝江道路令人心酸。”

  僅有公路137條,1053公里。2002年末,只有一條佈滿滄桑的318國道穿過枝江境內,省道3條,縣道5條。作為一個沿江城市,1979年,也僅7個港口,19個500噸級碼頭、23個泊位,基本都是靠肩挑、背扛、板車運輸,年吞吐量只有15萬餘噸。

  “40年間,交通人接力前進。”新交通人杜勇進説。

  與當枝松高速公路一同規劃建設的是枝江市“六縱六橫”綜合交通體系。幹線公路網、農村公路網、鐵路網、黃金水道……縱橫交錯,“先行官”一路先行,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是枝江未來更加寬廣的交通藍圖。

  幹線公路網快速暢通。“六縱六橫八連兩環”的幹線公路網,枝江北至周邊市州60分鐘交通圈,枝江城區到鄉鎮、街道30分鐘交通圈,鐵路、公路、物流園區、碼頭等重要交通樞紐15分鐘快速至國省幹線公路,正在規劃建設。

  農村公路網全面覆蓋。境內縣鄉道全部達到四級及以上標準,至2030年,新建通村公路1600公里,全面完成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建設,實現100%農村公路安全隱患治理率與撤並村、易地移民安置點通硬化路。

  鐵路網絡結構進一步完善。構建形成以焦柳鐵路和漢宜高速鐵路為鐵路運輸主通道,地方紫姚鐵路和省化專用鐵路為輔助的“一縱一橫兩聯”市域幹線鐵路網。到2030年,鐵路網總里程預計達150公里。

  黃金水道運力顯著提升。構建形成以長江航道為主體,松滋河等支線航道為重要補充的長江航道、松滋河航道“一江一河”的航道網體系,實現5000噸級船舶直達枝江沿線港口。

  通航産業再添經濟發展引擎。為搶抓通航産業發展機遇,實現經濟轉型發展,枝江市編制了通航産業發展規劃,啟動了枝江通用機場項目。擬投資5億元建設2B等級飛行區、1200米跑道,配套規劃建設航站樓、導航臺、候機樓、機庫、維修中心、油料庫、培訓中心等。目前,項目工可報告和選址方案已編制完成,正啟動土地徵收拆遷工作。同時結合金湖國家濕地公園發展航展、休閒旅遊、航空體驗等項目,通用産業鏈逐步形成,枝江交通“插翅騰飛”。

  枝江市綜合交通藍圖已經規劃,公路、鐵路、水路、航空等綜合交通建設穩步推進。水陸成網,區域聯動,枝江市交通人砥礪前行,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添磚加瓦。

枝江打造綜合交通網絡服務區域聯動發展

圖為:姚家港綜合碼頭

  開發與保護長江岸線資源綠色發展

  “一二三,茄子!”枝江濱江公園,遊客正在照相,背後是清澈長江,身旁是綠蔭小道。

  以往,這裡還密集著枝江一碼頭等3個經營性小碼頭,碼頭沿線散貨亂堆,塵土飛揚,噪音擾民。

  2017年,枝江市對小散亂碼頭實行“關、並、轉、搬”,通過政府主導、企業整合的方式,把3個碼頭整合後搬遷至滕家河碼頭統一集中經營。

  “為幫助企業抓好污染防治工作,交通運輸局安排專人帶我們去山東、河北學習考察防風抑塵降噪墻建設。”負責碼頭運營的宜昌眾港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魯自昌介紹,封閉式廠房減噪降塵、每天定期路面灑水清掃,通過學習外地經驗和規範企業內部管理後,以前3個碼頭加起來年吞吐量只有100萬噸,現在能實現500萬噸了,而且環保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碼頭環保監測數據全部達到國家規定標準。

  經過規範提升,原碼頭騰退岸線712米,實現了岸線集約節約利用的目標。騰退土地20畝,用於修復生態、修建濱江公園,既美化了環境,為市民提供了休閒場所,又實現了保護長江母親河的目標。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是枝江市長江岸線資源綠色發展的底線原則,以集約型利用岸線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為工作方向,長江水域生態建設利用與保護並舉,實現綠色健康發展。”這是枝江交通人新時代的新理念。

  從規劃到佈局,從招商引資到管理利用,始終堅持生態優先,開發與保護是長江岸線資源綠色發展的主基調。

  科學規劃,岸線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啟動岸線規劃編制,及時調整岸線規劃。現規劃岸線11720米,擬調增規劃岸線6246米。

  合理佈局,岸線資源利用效率快速提升。已完成姚家港綜合碼頭、滕家河散貨碼頭等重點項目建設,利用岸線1088米,新增泊位8個,吞吐能力提升620萬噸。“十三五”時期,規劃建設七星臺綜合碼頭、姚家港煤炭專用碼頭等13個重點項目,力爭到2020年,全市港口貨物吞吐能力達到2500萬噸,新增固定資産投資14.5億元。

  精準招商,全力打造七星臺港口新城。以七星臺港區為核心,配套建設疏港公路、疏港鐵路等,完善水、公、鐵、空基礎設施之間的有效銜接,推進以港促産、以港興城,構建港産城融合發展“鐵三角”,打造全市高品質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嚴格管理,遏制亂佔港口岸線行為。集約利用岸線資源,開展非法碼頭專項治理行動。截至2018年底,經清理整治後碼頭數量由39個減少到16個,共關閉、取締碼頭23個,清理拆除非法砂石堆場(碎石場)35個,騰退岸線9000多米,岸坡復綠15.73萬平方米。

  生態優先,推進岸線資源保護綠色發展。嚴格沿江化工企業的準入機制,對規劃範圍內的13家企業開展集中治理。打造“三峽水鄉、田園枝江”,建立生態保護體系,規劃實施9大項目37個工程。加快推進長江岸線整治工程,著力改善市域內長江沿岸生態環境。

枝江打造綜合交通網絡服務區域聯動發展

圖為:碼頭整治 長江復綠

  群眾感言

  每年8月到9月,是枝江百里洲鎮砂梨和早熟、特早熟柑橘的銷售旺季,僅砂梨一項,每天可銷售七八百單。農産品的上行與電商産品的下行是公司的主要工作,枝江市60%的農産品配送由公司完成,每年進出港貨物達1000多萬單。建成的市、鎮、村三級農村物流網絡使得公司的産品通達千家萬戶,也更加快速地把農戶的産品送入市場。依託物流網絡與交通連接線,農村物流的最後一公里打通了,農民富裕了,公司的利潤也不斷增長。

  ——枝江市農村物流配送中心總經理 張家榮

  改革開放40年,交通發展帶給我們百里洲鎮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以前遍佈的泥巴路、砂石路、漫水橋、危橋,到現在的劉金二級路、村村通硬化路和南河大橋、幸福橋;從以前每到汛期就交通中斷,到現在村村通客車、汽渡碼頭標準化,就連我們期盼多年的百里洲長江大橋也有了實質性的希望,交通發展帶給我們的是更多美好生活的展望。

  ——百里洲鎮鳳梁村五組 曾祥翔

  從主要依靠步行到多數人擁有小轎車;從載客的三輪“麻木”到綠色出行的新能源公交車;從時速幾十公里的班車到時速200多公里的動車;從泥濘不堪的土路到寬闊平坦的柏油馬路,從肩挑背扛到綠色水運……枝江交通一路領跑進入新時代,昔日全市路網的“末梢”轉變為全國區域性交通網絡的“樞紐”。作為枝江交通的“接棒人”,我見證了枝江交通的變遷和發展,感謝在枝江這片熱土上揮灑著熱血與青春的“開路先鋒”們,也向改革開放40年深深致敬,願枝江交通再譜華章,願枝江交通人不忘初心,一路相伴,為枝江50萬人民幸福生活和地方經濟交流再創新輝煌!

  ——枝江市交通運輸局 劉小雨

枝江打造綜合交通網絡服務區域聯動發展

圖為:S256當枝一級路同心橋段

編輯:蘇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