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武漢市急救中心發佈2018年武漢急救數據。2018年,該中心出車13萬餘次,搶救14萬人次患者,急救車平均到達現場時間近12分鐘,處於全國領先水準。
據介紹,武漢市中心城區共有急救站點52個,根據區域呼救量佈局,站點之間的平均距離為5公里,最短不足1公里,市民生活圈5公里半徑範圍內基本都設有急救站點。2018年,該中心呼入電話高達54萬餘次,因部分是諮詢、催車、取消用車等原因,最終出車13萬餘次。平均每天有360趟急救車奔赴各區域,每4分鐘就有一台急救車接到任務。
救護車到達時間是衡量急救品質的關鍵指標。武漢急救中心1分鐘可實現派車,平均出車反應時間1分55秒。
夏冬兩季是急救高峰。2018年夏天,該中心平均每天派車362趟。2018年12月,平均每天派車達400趟以上,最高的一天派車447趟。元旦前後一場大雪,4天時間就收到215個摔傷急救電話,比2018年同期翻了近一倍。
參考出車量,在各區域中,江漢、江岸和光谷片區急救量位列前三。該中心調度科科長丁一鹛分析,中心城區人口基數本就很大,老城區中老人較多,所以發病幾率更高。尤其是光谷,近年來入住人口、外來人口急劇增加,急救站從10年前的1個增至5個,仍力不從心。
急救病種中,車禍、摔傷、外傷等創傷類佔比最高,佔1/3以上。其次為心血管、腦血管、呼吸系統疾病和多為醉酒的中毒類疾病。(湖北日報記者余瑾毅、通訊員羅雙萍)
連結
理性呼救 珍惜資源
武漢市人口超過千萬,如果按照《急救中心(站)建設標準》,每5萬人口應配1輛急救車,武漢市的急救車輛應為200台。現實是,除去執行保障任務、維修保養和備用的車輛,每天只有53台當班車輛服務武漢中心城區。
一方面是急救資源非常緊張,另一方面是急救資源大量浪費。
轉運和出院派車佔1/5
2018年,武漢市急救中心出車13萬餘次,其中用於患者出院派車達1萬餘次,用於患者轉院達1.7萬餘次,此類用車佔總量22%。
有患者表示,住院物件太多,的士車輛裝不下,也不肯帶,租輛麵包車要好幾百元,急救車只要100元左右,很划算。
在記者採訪期間,從9點30分到10點30分1個小時內,已有10台急救車在武漢市中心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六一醫院和榮軍醫院等醫院運送出院病人,系統中還有5位患者分別在中南醫院、武漢市一醫院、長航醫院等醫院排隊等候派車。“出院的病人不屬於院前急救的危急重症,急救車很多時候僅發揮了運輸功能,急救設備和醫護人員根本派不上用場。根據急救優先原則,如果病人周邊急救車正在執行任務,那他們只能排隊等候。”調度科科長丁一鹛説。
由於急救車輛緊缺,任務繁重,需要轉運、出院的病人因等候太久常會投訴急救中心。2018年,該中心接到的投訴中,抱怨“遲遲不派車”“等候太久”的轉運、出院投訴達8成。
丁一鹛説,即使派車成功,呼叫人也未必體諒急救資源緊張。曾有一位爹爹出院挑剔醫生、設備和服務態度,該中心前後共派車5車,也未能將其送回家。
惡意虛假呼救不鮮見
急救資源浪費的情況不止這些。
日前,調度中心接線,來電人稱洪山區南湖軍威園有人需要急救。當急救車趕到,該戶人家卻説沒打過電話。
也曾有青山某女士常撥打120,稱心臟病發作。當急救車趕到時,該女士無任何心臟異樣。後來才知道,該女士患精神疾病,家人缺乏監護。
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曾有市民要為癱瘓老人搬家而撥打120 ,原因是“抬不動,120有擔架”;也有人晚高峰時喊來急救車,原因是“120不受紅燈限制,不會堵車”;更有人在急救車到達後得知需要付費而稱“我已經好了”。
如此種種,讓丁一鹛無奈又氣憤。她説,惡意呼救、虛假呼救的例子舉不勝舉。但不能因此就將此類電話列入黑名單,因為就算10次呼救中9次都是假的,萬一一次是真,那就是人命關天。
急救醫生項陽曾因一名牙痛而叫急救車的患者出車,她在朋友圈發文“氣死”。也曾因轉院出車而感嘆“當了一夜搬運工”,她調侃120是“人間神車”。丁一鹛説,急救資源浪費,也讓急救醫生喪失了職業的榮譽感,備感灰心。
分流非急救呼救勢在必行
武漢市急救中心副主任劉惠敏説,根據《武漢市院前醫療急救條例》,急救車是用於院前急救,急救人員利用院前簡單的條件和設備,對急重症病人現場搶救,以及轉運途中救治、監護,為醫院處理贏得時間和治療條件。出院派車不屬於急救範圍,但作為便民惠民措施,在沒有院前急救任務的前提下,盡可能滿足患者出院需求,這類需求往往等待時間較長。然而一旦調用,就佔用了真正急重症病人的醫療資源,分秒之差,一個生命或會結束。
有業內人士認為,醫院都自備有急救車,分流轉院病人,接診醫院應承擔該職責。該中心認為,分流轉運和出院病人有效途徑,是讓社會出資成立專門負責轉運或出院的機構。
據悉,上海和武漢一樣都是區域醫療高地。2017年,上海非急救出車約佔業務總量16%,佔比逐年上升。高峰時段真正需要急救的電話打不進或者“無車可派”,曾引發醫患糾紛。去年,上海在我國率先開通康復出院專線,分流非急救病人 。
資源越是緊張,越應該珍惜。劉惠敏呼籲,現有狀況下,撥打120的市民應提高嚴肅性,讓急救車服務真正需要的人群。(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余瑾毅 通訊員 羅雙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