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長大了每畝可賺萬元。”1月21日,京山市錢場鎮條山上,550畝濕地松鬱鬱蔥蔥,造林大戶曹會軍站在山頭憧憬新年。
荒山復綠,難在資金。京山市調動大戶積極性,引入社會資本復綠,如今325名造林大戶活躍一線,昔日荒山成了“錢袋子”。2018年,京山投資6000萬元完成荒山復綠1.36萬畝,其中政府投入500萬,財政補貼600萬,還有4900萬全部來自社會資本,不僅美化了環境,也讓綠色植物生錢。
高樹套矮樹畝均收益4000元
1月21日,在孫橋鎮馮嶺村二組的種子嶺上,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看到,10多位農民正在栽種五角楓和欒樹,有趣的是兩株大樹間隙內還套種一株紅葉石楠小矮苗。孫橋鎮荒山多,以前因為林地承包碎片化,農民復綠不積極,年年造林,年年不見林。2017年,馮嶺村引進造林能人王福龍承包經營,他流轉荒地450畝種植各類綠化苗木。
“目前已種植五角楓2.58萬株,欒樹2.7萬株,套植紅葉石楠3.9萬株,投入106萬元。”王福龍算賬,採取高樹套矮樹的辦法,建成高標準綠化苗木基地,每畝收益4000元,加上政府補貼,一兩年就可收回投資。
在錢場鎮方嶺村,整地、購苗、栽植濕地松等各項造林工程有序推進。方嶺村條山、洞子山緊鄰武荊高速,以前多次造林均以失敗告終,原因是造林難度大、資金需求多、林農單幹力度小。錢場鎮探索出“村集體+組民入股”的市場化運作模式,引進鄰村有經濟實力和造林經驗的大戶曹會軍,流轉方嶺村條山荒地550畝,種植濕地松,套種矮樹紅葉石楠。由錢場林管站嚴把苗木關,確保優質苗木上基地、栽得上、能成活。
種樹加採摘吸引遊客
走進曹武鎮花臺山村,小橋流水,綠樹成林,不斷有遊客在月季花下留影。“2018年,造林基地實現畝産值6000多元、純收入4000元以上,帶動貧困戶11戶,貧困戶年均增收3萬元以上。”花臺農業生態公司總經理石余中是返鄉能人,投資3400萬元,在900畝荒山上建成一個漂亮的莊園。
石余仲介紹,復綠採取立體種養模式,林木以油桃、桑葚等高效經濟林和三角梅、月季等優質花卉為主。林下套種芨性子、紅丹參、鳳仙透骨草等中藥材。林中放養中華蜂,實現旅遊觀光和種植養殖雙收益。為調動農民積極性,基地實行兩种經營模式:一是股份合作經營模式。公司與農戶按照7:3分享旅遊基地的經營紅利;二是農戶經營管護模式。公司負責經濟林基地建設,建成後無償交予農戶經營獲益。
“兩年挂果,三年受益,復綠賺錢全靠它。”在錢場鎮廖衝村,提起十里桃花園,貧困戶劉水軍一臉高興。以前,廖衝村荒山環繞,2017年,村裏成立合作社,在通村公路兩側建350畝高效優質桃園基地,通過入股方式引資260萬,種植3.5萬株桃樹,打造十里桃花長廊。合作社吸引村民以土地和資金入股,每畝收入1萬元以內可提成5%,1萬至2萬元可提成8%,2萬元以上可提成10%。入股農民每畝每年獲利不低於1.5萬元。2018年,廖衝村桃園合作社年收入700萬元,帶動52戶農戶(含貧困戶9戶)增收。
發展2000畝山桐子榨油
“通過引導企業、專業合作社、大戶造林、村民集體造林,龍頭帶動,自主籌資,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京山市林業局局長裴兆雄説,2019年京山復綠重點在發展特色樹種山桐子,依託企業開發山桐子附屬産品,能美化環境,能産生效益。
在雁門口鎮劉集村,昔日荒山上種植了2000畝山桐子,枝繁葉茂,主導這一産業的是京山旭華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投資5000萬元。“山桐子被譽為‘樹上油庫’,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我們的目標是種植20萬畝的大産業。”旭華源負責人佘小華説,今後,除了精煉山桐子的食用油外,還將開發提純亞油酸、生物柴油、有機肥料等系列産品。亞油酸是人體的必需品,高純度亞油酸目前在國際市場供不應求,每噸批發價20萬元,而山桐子油中亞油酸高達60%以上。
旭華源採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圍繞山桐子産業,實行生産資料供應、生産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通過農民帶地入股,農戶成為合作社的股東,有保底的股金收入(不低於土地租金)。將大量分散農戶納入其中,形成公司連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産業化、商品化、規模化生産經營格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輝 通訊員 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