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産值超20億元 通城中醫藥産業強勁發力
湖北日報  2019-02-19 14:24:30

  原標題:中草藥品種佔全省藥用植物46.59% 産值超20億元 通城中醫藥産業強勁發力

  近年來,通城縣深度挖掘地方資源優勢,出臺積極的財政政策,構建醫藥行業總部,搭建科技創新平臺,中藥種植面積突破9萬畝,帶動5萬農民參與,惠及3127戶貧困戶,全産業鏈産值超20億元,一座天然藥庫強勢崛起。近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前往探訪。

  挖掘資源優勢 崛起天然藥庫

  藥姑山位於通城縣內。相傳,李時珍在此採藥時,曾感嘆“藥姑山上百草全,只差甘草與黃連”。現代藥物資源普查發現,這裡天然野生中草藥品種多達166科、1313種,佔全省藥用植物總數的46.59%,總蘊藏量達1000多萬公斤,盛産黃精、白芨、七葉一枝花、鉤藤等名貴中藥材,藥姑山被譽為“江南天然藥庫”。

  通城素有中藥材種植傳統,早在1993年便被評為“全國中藥材生産收購先進集體”。全縣人工種植草本中藥材品種達30余種,藥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技術。該縣擁有國家級中藥産業化生産基地1個,中成藥和中藥保健品工業企業8家,年産值超過7億元。福人藥業、金諾藥業、華信制藥、澤中藥業等企業茁壯成長。

  2016年,通城縣委、縣政府緊抓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藥産業、建設健康中國的重大機遇,提出“綠色崛起、中藥振興、萬眾創業、城鄉融合”戰略目標,舉全縣之力,堅持藥材、藥品、藥市、藥膳、藥養並舉,著力打造中醫藥全産業鏈條,打造全國中醫藥産業大縣。

  該縣成立中醫藥産業發展領導小組,縣政府每年預算2000萬元專項經費,爭取省財政支持500萬元……一系列措施築牢“保障線”。初步形成以“雋六味”(黃精、重樓、白芨、白術、金剛藤和鉤藤)種植為主,其他適宜種植品種(菊花、黃花、梔子花、金銀花、木通果、金蓮花、射幹、芍藥、桔梗、艾葉、紫蘇)為輔的格局。截至2018年11月底,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9.1萬畝,其中“雋六味”1.3萬畝。

  搭建行業總部 念好行銷經

  中藥材市場行情跌宕起伏,藥農特別是尚未脫貧的藥農,極易在市場風浪中受傷。如何保障藥農利益?地方政府鼓勵發展中藥産業的底氣何在?

  通城縣委書記熊亞平介紹,全縣近3萬人的藥品行銷隊伍遍佈全國,行銷網絡遍佈全國所有市級以上城市,代理的藥品達100多類、幾千個品種,發展中醫藥産業底氣十足。

  2017年1月,通城醫藥行業協會成立,給萬千藥商“安家”,醫藥總部經濟由此起航。當年,該協會在武漢、北京、廣西等地成立分會,完成個人獨資企業註冊1380家,近10個品種在中藥材天地網交易,有近千個品種在醫藥總部銷售。2017年,醫藥總部經濟銷售額12億元,納稅0.84億元。2018年上升為21億元和1.2億元。

  通城縣中醫藥産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黃首秋介紹,縣裏免費提供場地,請亳州、安國國內兩大中藥材市場在通城設點收購,藥農購置烘乾設備享受農機補貼。上月,100多噸中藥材發往亳州。

  有銷售渠道,更要有品質保障。藥姑山自然保護區管委會牽頭,聯合縣內中藥材種植企業、合作社成立通城縣中藥材行業協會,創建品牌管理平臺。協會統一規劃産業發展,提升藥材産品品質,建立價格保障機制,全面整合優勢資源。目前,協會已完成“通城鉤藤”“通城黃精”等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和地理標誌産品的申報註冊。“全國十大中藥材種植基地”“全國特色中藥材種植基地”,連續兩屆的全國優秀中藥材基地評選中,4家企業扛回國字號招牌。

  招大引強 加粗延長産業鏈

  如何避免賤賣資源、穿著褲衩給人打工?該縣招大引強,著力提升精深加工水準,加粗延長産業鏈條,把更多的附加值留在當地。

  2017年1月,該縣與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重點在道地藥材種苗培育和種植基地建設、中藥材市場建設、中藥科研和藥博園建設、中藥材加工生産、醫療衛生服務和養生養老、休閒康復等領域開展全面合作。

  中科院藥材研究所、湖北中醫藥大學、湖北省農科院及湖南、浙江、廣東、四川等省的中醫藥大學、山西振東制藥等紛至遝來,就組建研發中心、道地藥材科研所、開發健康旅遊項目等達成合作意向;黃璐琦、吳和珍、劉大會、郭漢玖等20名知名專家對接支持該縣中醫藥産業發展。

  規劃總面積3.513平方公里的湖北藥姑山中醫藥健康科技産業園雛形漸顯,一批醫藥企業相繼入園。

  該縣通過開發藥食同源産品、功能性食品等中藥材衍生産品等措施來延長中藥材産業鏈,提升産業附加值。紫蘇醬、紫蘇膏、黃精蟲草酒、金銀花露、艾葉包(貼)等一批高附加值、精深加工産品接連上市。

  該縣規劃,中藥材種植面積過10萬畝,中醫藥龍頭企業過20家,中醫藥行銷總額過200億元。通城中醫藥産業,正向更高更遠目標奮進。(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愛虎 通訊員 劉建平)

編輯:蘇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