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寨村廣場,舞龍場面熱鬧壯觀
龍燈隊伍上山祈福
有吃有玩節味濃
耍金獅
劃採蓮船 本組稿件攝影 長江日報記者劉斌 通訊員楊辰中
19日,正值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黃陂區蔡榨街鳳凰寨村迎來一年一度的舞龍玩燈大會。十里八鄉的龍燈隊都聚集在鳳凰寨村山腳下玩龍燈、耍金獅,慶祝元宵佳節。萬餘村民向每條金龍的龍頭上撒五穀、露水,祈望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早晨7時半,鳳凰寨村百姓大舞臺前的廣場上鑼鼓喧天,鞭炮聲聲,來自周邊8個自然村的37條龍燈、12隻獅子、8條採蓮船在這裡輪流展示。8時許,各村的龍燈逐條上山,在山頂對舞,歡快激昂的鑼鼓伴奏,一條條巨龍騰空飛躍,追撲著前面的珠燈,忽上忽下,波瀾起伏。在眾多龍燈隊裏,鳳凰寨村的2條大龍、3條小龍表演得尤為精彩。舞龍者個個精神抖擻、技藝嫺熟。他們彼此配合默契,動作乾淨利落,令觀眾意往神馳,喝彩連連。
當龍頭看似容易做起來難 七八十斤重大家輪換舉
在鳳凰寨村的龍燈隊裏,一個身高約1米75、皮膚黝黑、體格健壯的“龍頭”格外引人注意。他叫龔志軍,今年38歲,是鳳凰寨村村委會主任,也是這次村裏玩燈的總“頭人”。龔志軍介紹,頭人就是組織者。從5歲起開始舉龍,由於身強體壯、動作協調,從20多歲起,龔志軍就當上了龍頭,沒有一年缺席。
舞龍燈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是龍頭。長江日報記者在現場看到,34歲的村民龔凱也想嘗鮮,他接過龍頭開始揮舞,看起來比較吃力。不到一分鐘,龔凱就喊停了,額頭上滲出豆大的汗珠。他喘著氣告訴記者,以前每年也參與玩燈,但都是當龍身和龍尾,沒想到當龍頭這麼累。
“要當好一個龍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龔志軍介紹,大龍是舉著的龍,不能舞動,僅一個龍頭就有七八十斤重,一般由兩三個人換著舉,大龍頭還配有鋼叉輔助其穩固,以防被風吹倒。而小龍則是可以舞動的,雖然龍頭兩三斤,但要靈活地舞起來還是很累的。一條龍需要13個人舞,舞龍最關鍵的是精氣神,必須要有力量,肩、腰、腿的力度要配合好,手臂才能揮得高,“8”字才能畫得圓。
“一條龍重頭戲就在龍頭,只有龍頭舞好了,才能把龍身和龍尾帶動起來。”龔志軍説,他最多可以連續不停地舞6分鐘。
龔志軍介紹,舞龍表演套路多種多樣,有“單龍戲珠”“二龍搶寶”“蛟龍盤柱”等,其動作變化有“龍擺尾”“蛇脫殼”等。在舞龍過程中,舞龍者還可跪、坐、臥等變換姿勢,不論怎樣變換姿勢,龍要一直保持舞動的狀態。
玩龍燈玩的就是一種傳承 看大人玩 孩子也會了
元宵節玩龍燈舞獅子是黃陂的一大民俗。其中,數蔡榨街鳳凰寨的龍燈上廟場面最為壯觀,已有1000多年曆史。黃陂民間流傳著一個説法:“年小月半大,月半大於年”。對黃陂人而言,可以不回鄉過年,但必須回鄉過節,這個節就是元宵節。
“我們玩龍燈,玩的就是一種傳承。”龔志軍説,每逢元宵節,全村人都會從全國各地趕回來,聚在一起玩燈,這是多年的習俗,也是他們最重視的事。
龔志軍説,不僅是希望通過玩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更是全村人凝聚鄉情、寄託鄉愁的好時機。
玩龍燈的風俗在鳳凰寨村已經傳承了1000多年,但並沒有固定的師傅教。56歲的村民龔長友説,玩燈在農村是一件很神聖的事,平時是不能訓練的,每年只能在正月十三到正月十六玩燈,“村裏的孩子看大人玩,看得多了耳濡目染也就會了,然後每年玩燈就自己試著參與,慢慢就都會了。這就是傳承!”
“我們一玩起龍就渾身是勁。”龔志軍笑著説,通過舞龍展現了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體現了一種凝聚力,不僅能讓他們找回記憶中的年味,大家聚在一起也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鳳凰寨村大學生村官楊辰仲介紹,以前玩燈,村與村之間容易相互攀比,常常玩燈玩得扯皮打起來。如今的鳳凰寨村成了全市美麗鄉村示範村,大家開始玩文明燈、和諧燈,村風村貌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玩燈流程
正月十三
早上8時開始,全村老幼一起到祠堂祈福,齊放煙花鞭炮。德高望重的長者用硃砂給龍燈和獅子點睛,開光儀式正式啟動。
龍燈進行河邊取水,隨後龍燈隊伍前往村土地廟遊玩。龍獅到家家戶戶門口,村民擺香案點蠟燭迎接龍獅進門祈福。
正月十四
晚7時左右,大龍、小龍、獅子和採蓮船繞本村地界進行遊玩。
正月十五
零時整,舞獅子上山搶頭香,並説彩句。早上8時,十里八鄉的龍燈隊聚集山腳下,先後上山,在山上説彩人為每條龍燈説彩。下午2時起,各家各戶擺起香案讓龍燈舞獅進戶祈福、採蓮船進戶彩茶。
正月十六
下午,全村一起舉行送燈儀式,玩燈結束。(長江日報記者王晶 見習記者胡雷 通訊員馮濤 邱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