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國政協委員童金南:從每一次零距離接觸中尋找選題
湖北日報  2019-02-26 10:59:28

  原標題:跑野外、跑大山,還要多跑群眾。童金南委員——從每一次零距離接觸中尋找選題

全國政協委員童金南:從每一次零距離接觸中尋找選題

圖為:2018年9月,童金南委員帶領學生在秭歸縣進行野外考察調研。(被訪者提供)

  回新洲老家過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童金南還不忘寫提案。

  大年初一,他用了一個半天與幹部群眾交心談心,了解3個村的扶貧工作情況。扶貧模式不同,效果不同,他認為可以關注重點,深入調研,適時形成提案。

  從小在農村長大的童金南,對農民、農村有種揮之不去的深情。2月21日,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時,57歲的他憶起,高考那一年,錄取通知書下來時,他正在去城裏賣藕的路上。在漲渡湖邊長大的他,對生態環境變化給農村生産生活帶來的影響,格外敏感。

  2018年是童金南擔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的第一年。他提交的提案多與生態環境和農村發展有關:關於加強對漢江流域生態和生活補償的個人提案,關於重視漢江中下游生態安全的聯名提案等。“做好一名政協委員,離不開群眾和專業的支持,離不開學習和思考的拓展。”童金南説,一年來的履職經歷告訴他,要從每一次與群眾的零距離接觸中去尋找選題、找準選題。“走出”國家重點實驗室,童金南跑野外、跑大山,既是專業需要,更是因為那兒離農村近、離農民近。每到野外,他都會到農民家中坐一坐、聊一聊。他長期關注新農村建設,認為農村現在最需要解決的是生産生活不方便、衛生習慣這兩大問題。“學校有3個野外地質調查基地,分別在北戴河、週口店和秭歸縣。現在,我經常和學生們去秭歸,做科學研究,也做委員調研。”童金南説。

  2018年9月,在秭歸野外地質調查期間,童金南抽空走訪了居住在長江邊的一些農戶,發現他們的生産生活方式,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還有差距。如垃圾多堆在戶外,風雨過後就會進入長江,形成飄浮物污染。

  對此,童金南很擔憂。他在秭歸縣委、政府和政協支持下,深入調研,進行專題座談,詳細了解問題成因和解決辦法。他認為,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源頭管控不到位,以及農村垃圾收運處置機制和船舶流動污染源監管不完善。

  即將赴京參會,童金南還忙著與省直有關部門聯繫,以更全面、準確地了解長江飄浮物情況。

  2018年參會,童金南提出了關於進一步規範化石保護工作的提案。他説,我是做古生物學研究的,從另一個意義講,也就是研究古生物與古生態的關係。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也是他所從事的科學研究的本義。

  古生物化石是我國重要的優勢資源。童金南思考著,如何幫助當地群眾利用好這些寶貴的不可再生的資源。“這些資源富集區,大多是貧困地區。”童金南認為,保護資源,不是不動它,而是要科學維護、合理利用。(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輝)

編輯:蘇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