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個高規格的團隊深入湖北,就"中國標準2035"展開調研
2月22日,湖北迎來一個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領銜的高規格調研團。該調研團透露一個信息:我國正圍繞“中國標準2035”項目廣泛徵求意見,將在産業、生態、治理等多領域制定中國標準,並將此項工作上升為國家戰略。
標準,被視為“世界通用語言”。大到參與國際競爭、融入全球治理體系,小到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吃穿住用行,都與標準有關。“中國標準2035”項目組專家張鋼透露,該項目于去年正式啟動,立足標準化發展實際,瞄準標準化建設支撐2035年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個目標,完善中國標準體系建設。
10%到90%的逆轉
為什麼來湖北?項目組表示,因為湖北的標準化建設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所言非虛。從數量而言,截至目前,湖北累計主導參與國際標準69項,國家標準3311項,行業標準5571項;從品質來看,截至2018年底,湖北省20項標準榮獲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這些數據在全國都很有説服力。”湖北省市場監管局標準化業務工作組負責人許欽祥表示,主導或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意味著湖北標準在走向世界的同時,湖北的産業、産品也隨之走向世界。
武漢華工鐳射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技術總監盧飛星,國際電工委員會技術專家。他介紹,企業參與標準化建設已有5年時間,近兩年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華工鐳射有2項産品類國際標準。
以光纖鐳射器為例,作為製造領域的核心單元部件,以前受製造強國的標準準入限制,市場被壟斷,華工鐳射在市場開拓上“寸步難行”。而華工鐳射有了自己産品的國際標準後,光纖鐳射器市場份額由原來的10%激增為現在的90%,出口歐美、東南亞等多國。
近年來,在中冶南方、中建三局等高新企業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的同時,湖北推動柑橘、鋼琴、茶葉、小龍蝦等特色産品搭乘漢新歐班列走出湖北、走向世界,其中艾葉標準成為湖北推出的第一個中草藥國際標準,蘄艾品牌價值也從2016年的43.84億元躍升到2018年的81.57億元。
此外,在生態標準方面,湖北省發佈實施《漢江中下游流域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總磷、石油類、總汞等16種水污染物最高排放濃度均嚴於現行國家標準,佔流域排污量80%的行業及企業將會受到有效控制。
差一張“門票”
成績雖然有,但實實在在的差距讓人異常清醒。
許欽祥表示,中國是中藥文化發源地,但在産業發展上卻遠遠落後於日本、韓國。究其原因,標準化是繞不開的話題。當中國還停留在依靠感官評判標準時,日本、韓國已經對中藥産業制定了完善的標準體系,覆蓋從原料種植、採購到深加工全産業鏈。
中鐵大橋局相關負責人發現,在佈局“一帶一路”項目時,所到國家用的都是英標、法標等國際標準,在很多領域中國標準的國際話語權很弱,中國要更為深入地參與國際競爭,還差一張“門票”。
相關專家指出,目前,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中國參與國際標準體系的治理就是要以標準的互通互聯消除貿易壁壘,使中國標準被全球廣為認同。“反觀國內,都説標準很重要,但實際中卻沒看出來。”該負責人表示,相對於研發,標準應該更重要,研發涉及的只是一個企業或者一個項目,而標準適用於整個行業或領域。他舉例説,我們經常聽説一家公司、一家單位為研發投入成百上千萬元,甚至上億元,卻極少聽説誰投入鉅資用來制定標準。“標準制定動力不足的問題尤為突出。”武漢光谷聯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標準建設需要鉅額投入,對企業而言,雖然制定標準有利於企業掌握話語權,但更多只是産品標準,很難以一己之力構建行業標準體系,將標準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迫在眉睫。
多一些湖北智慧
省市場監管局局長鄒賢啟表示,湖北將突出政策支持,加大標準化扶持激勵力度。明確每年培訓1萬名企業標準化工作技術骨幹,對主導國際、國家標準制定(修訂)的企業分別給予重獎。
可喜的是,各地已紛紛細化獎勵政策。在武漢,主導和制定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機構,將分別獲獎50萬元、30萬元、10萬元;東湖高新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對主導和制定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機構分別獎勵100萬元、50萬元、30萬元,有力地調動了企業、行業、部門開展標準化活動的積極性。
同時,在國際標準戰略合作方面,實施以標準聯通“一帶一路”湖北行動計劃,建立湖北省高新技術産業標準化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與英國標準協會、法國標準協會、歐盟標準化機構駐華辦事處簽訂合作協議,對標國際標準,加快湖北標準走出去。據透露,湖北省正著手籌建國家對象標識符(OID)湖北分中心,已獲權威機構授牌,成為中部物聯信息與國際接軌的唯一身份證,讓所有標識對象通過“湖北節點”聯通世界。“湖北將努力促使標準化建設成為全民行動,以理念認同促進實踐認同,以標準化戰略的深化推進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鄒賢啟表示,湖北將全力為中國標準2035貢獻智慧和實踐。(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張茜 通訊員王竟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