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荊門失能人群每月人均可享2380元護理費
湖北日報  2019-02-26 11:02:55

  原標題:長護險,何以養成“可依靠的大樹”——荊門失能人群每月人均可享2380元護理費

  2月18日,荊門市東寶區天鵝路9號,福壽居老年公寓7號樓620室,47歲的護理員王興菊熟練地為全失能臥床老人許聖華翻身、拍背。

  今年74歲的許聖華去年8月中風後癱瘓在床。子女因工作繁忙無暇照顧,只得將老人送進福壽居老年公寓。適逢荊門市專為失能人群“量身定制”新型社會保險——長期護理保險落地鋪開。經過申請、初評、復評,許聖華的子女為其選擇了“養老機構護理”,長期護理保險基金每月支付給養老機構一筆護理費。如今,許聖華家人不用擔心老人護理問題,每月只需支付1530元,經濟負擔大大減輕。

  2016年,荊門被納入全國15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城市之一。從此,荊門每年將其列為政府“一號民生工程”“重點改革項目”,成為民生保障新支點。

  從確定試點到制度出臺,荊門實現長期護理保險從無到有、從構想到落地,贏得人社部、國家醫保局、湖北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讚許:應對人口老齡化,保障了失能人員基本生活權益。

  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8年,該市長護保險待遇月人均2380元,全年可達28560元,遠高於本地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群眾讚譽該保險為“可依靠的大樹”。

  “三家抬”籌資

  2016年11月,荊門出臺《荊門市長期護理保險辦法(試行)》,將轄區內長期居住或工作的所有人員納入保障範圍,不分身份級別,同等繳費、同等待遇。

  為確保制度公平,該市均等評定失能等級,參保人員不分身份、年齡和職務高低,凡評定低於40分的,同等享受待遇。定點機構實行準入均等,無論公辦、民營護理機構,堅持自主申請、公平競爭、擇優確定納入定點,動態管理。城鄉服務均等提供信息系統,將網絡由市縣延伸到鄉鎮村,無論城鎮還是鄉村,實行從參保到結算一體化服務。

  參保人員統一執行籌資標準,按照上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0.4%籌資,通過個人繳費37.5%、醫保補助25%、財政補貼37.5%“三家抬”籌集。採取代扣代繳、醫保個人賬戶劃轉、財政撥付、個人繳納等方式,與基本醫保同步徵收;繳費激勵多層次。待遇水準與繳費年限掛鉤,累計繳滿15年、30年、45年、60年,待遇分別提高4%、6%、8%、10%,鼓勵早參保、連續繳費。

  截至目前,荊門全市已參保246萬人,正在享受待遇的4530人次,基金支付4000萬元。享受待遇人群中,60歲以上佔比75.6%,選擇居家護理佔比85%,證明長護保險應對人口老齡化、化解失能風險、順應家庭照護十分對路。

  三種護理模式可選

  根據保障對象的護理需求,長護保險提供居家護理、養老機構護理、醫院護理三種護理方式。考慮到老人“戀家”傳統,又將居家護理細分為24小時的全日護理和每日不超過3人、每人不低於2小時的非全日護理。作為定點服務機構的養老機構護理、作為醫保定點機構或醫養融合定點機構的醫院護理,為入住保障對象提供長期24小時連續護理服務。

  為引導失能人員合理選擇護理方式,荊門建立了三種差異化待遇支付標準。護理費用按每床每日實行限額管理,由長護險基金按比例支付。居家護理每床每日限額100元,其中非全日護理由長護險基金全額支付即40元,全日護理支付80%即80元;養老機構護理限額100元,長護險基金支付75%即75元;醫院護理限額150元,支付70%即105元。

  同時,荊門還推行準入退出、考核激勵以及登記備案三種管理機制。建立定點服務機構、護理員和失能人員待遇的準入退出機制,實行養老、醫療護理機構1000分制和商保合作服務品質考核辦法,並將定點機構、初評人員、評估專家、護理服務從業人員全部納入誠信信息庫,列入“黑名單”的,不得從事與長期護理相關的工作。

  信息系統匹配個性化服務

  針對居家護理的長期性和分散性,原有醫保信息系統很難匹配,無法簡單升級改造。荊門按照“理念超前、一體創新、實用高效”研發思路,依託互聯網,統籌城鄉不同特點,搭建架構統一的長護保險信息系統。系統嵌入保險經辦、需求評估、服務監管、大數據決策、護理服務管理、智慧健康管理六大功能,實現從參保到結算的一體化服務。

  荊門還為此開發一系列個性化服務,如實時叫護或預約服務的“滴滴”模式;建立GPS工作站,實行對護理服務遠程實時管理的“總部”模式。同時,提倡家屬經過培訓後就近護理親人。

  東寶瀏河社區的謝曉今年32歲,10年前墜樓摔傷後失能臥病在床。謝家選擇居家護理,謝母經過護理培訓拿證在家照護,長護保險基金每月支付2400元護理費用,照護、費用問題就此解決。社區還安裝了智慧養老平臺,家人只要打開電視或手機,就能與醫護專家、社區護工遠程通話,諮詢治療事宜,工作人員隨時可以了解情況,上門服務。

  該試點工作帶動了養老護理産業發展,促進了健康扶貧。該市已定點護理服務機構115家,帶動其中35家養護機構再投資3億元,吸引8家民營企業投資醫養護産業,培訓護理員2.3萬人,新增就業崗位4500個。全市184名失能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員正享受長護保險,其待遇遠超當地確定的脫貧標準線,另有316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經過長護護理員培訓後上崗,月工資3000元左右。(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衛華 通訊員 王蘭 張誠)

編輯:蘇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