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鄂州“三城”聯動推進高品質一體化發展
湖北日報  2019-03-05 13:15:47

  原標題:優化整合資源 聚集發展要素 強化功能配套 鄂州“三城”聯動推進高品質一體化發展

鄂州“三城”聯動推進高品質一體化發展

圖為:湖中之城 (黃果強 攝)

  鄂州,一座踏著改革開放鼓點誕生的美麗城市,在發展進程中一直流淌著敢為人先、勇立潮頭的澎湃血液:這裡是湖北省首個改革開放試驗區、首個“城鄉一體化”試點市、首個省級開發區誕生地,也是全省唯一的綜合配套改革示範區。近幾年來,中央、省、市統一部署的300余項改革攻堅任務蹄疾步穩,實踐探路。當前和今後數年,鄂州市將在湖北省“一芯兩帶三區”的新戰略佈局中,彰顯興“鄂”之為:加快航空城建設,為鄂東轉型發展作支撐;加快生態城建設,為沿江綠色發展作示範;加快科學城建設,為武漢之“芯”發展作配套;加快武鄂協同發展,為高品質一體化付出先行努力。

鄂州“三城”聯動推進高品質一體化發展

圖為:鄂州民用機場效果圖(鄂州日報供圖)

       加快航空城建設

  為鄂東轉型發展作支撐

  鄂州具有中國經濟地理獨特區位優勢,位於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戰略的交匯點,國家“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的幾何中心,水、鐵、公、空多式聯運優勢明顯。2018年2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復同意“新建湖北鄂州民用機場”,2021年建成後將成為亞州第一個、全球第四個專業貨運樞紐機場。

  搶抓對接全球市場機遇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快速推進,航空運輸已成為區域經濟融入全球市場的最佳通道,更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在供應鏈全球佈局大潮中,中國大陸、亞洲內部以及亞洲與歐美之間已成為國際航空貨運量最具增長潛力的區域。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與世界經濟的深度融合互動中,中國大陸急需一個匹配其貨量能級、可重構世界航空物流格局的新支點。

  鄂州機場採用“航空貨運樞紐+龍頭航空物流企業”的國際主導模式建設,屬於國家“十三五”重大生産力佈局,先後納入《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中國民航“十三五”發展規劃》等國家級規劃。2016年10月,鄂州機場被國家發改委、湖北省確定為武漢航空客貨雙樞紐中的貨運機場。2017年10月,商務部《長江中游區域市場發展規劃(2016-2020年)》將鄂州機場納入武鄂黃都市圈核心功能區。

  鄂州機場1.5小時飛行圈可覆蓋全國90%的經濟總量,80%的人口,300公里半徑內輻射中部武漢、長沙、南昌、合肥等40多個城市、1.5億人口,距離世界主要城市僅一夜之隔。作為長江經濟帶立體交通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鄂州機場可有效促進中部地區經濟資源集聚,成為內陸地區對外開放和對接全球市場的重要平臺。

  國家工程,全球機遇。鄂州機場建成後將與高鐵、長江、高速公路有效銜接,架構高效、快捷、智慧的立體多式集疏運體系,形成長江中游和中部地區獨一無二、在全國乃至全球優質的交通格局,代表國家參與全球航空物流競爭。

  全面加快樞紐項目建設

  2月14日,湖北省政府主要領導一行調研以鄂州機場為主體工程的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時指出,樞紐項目是補齊航空短板的“國字號”工程,是湖北高品質發展的關鍵支撐,對增強湖北省在中部乃至全國發展格局中的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強調要倒排工期、挂圖作戰,全力推進項目建設。

  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2018年打基礎、2019年出形象、2020年基本建成、2021年投入運營”的部署和要求,鄂州市近幾年來主動作為,主動擔當,不等不靠,相繼成立航空都市區徵遷指揮部和機場項目建設前線指揮部,市領導一線督戰、一線協調、一線部署,傾全市之力推動機場項目及其相關配套工程建設,以搶抓千載難逢、乘“機”而起的發展機遇。

  特別是機場核心區徵遷工作,3個鄉鎮8個村5000余戶近2萬村民不到一年內實現平穩安置,沒有發生一起安全事故和黨員幹部違紀事件,創造了依法陽光和諧高效徵遷安置的“鄂州模式”。啟動徵遷前,鄂州市先期規劃建設兩個高標準安置小區,佔地面積2096畝,總建築面積約218萬平方米,一期主樓將於2019年5月底前交付使用。

  2019年是確保樞紐項目建設承上啟下的關鍵年,要實現審批工作全面收官、項目建設全面開工、重點問題全面擊破,計劃完成投資近50億元,主要包括走馬湖工程17億元、機場工程30余億元。

  ——花馬湖水系綜合治理工程將保障機場防洪安全,計劃在2020年6月10日前完成,目前圩垸退垸還湖、新建燕磯泵站、新建上中湖連通港及截流港整治等已率先啟動。

  ——鄂州首座500千伏變電站,擔負為鄂州機場及周邊地區提供電力支撐的重任,2018年12月19日開工,計劃于2019年底投産,目前基本完成“三通一平”,土建施工全面鋪開,線路已進場施工。

  ——鄂州機場凈空保護無線電監測站工程,主要用於保障鄂州機場航空無線電通信安全,已于2018年12月投入使用,開始對鄂州城區及機場方向航空導航頻段開展全天24小時不間斷監測。

  ——機場核心區走馬湖水系綜合治理工程是機場項目基礎工程,涉及凈空區取土、花馬湖上下湖連通渠、主湖區水體排放、湖底清淤等內容,圍堰修築、施工便道及地基處理施工正全面展開。

  高位佈局空港經濟發展

  2016年3月,鄂州市政府委託國際知名諮詢公司波士頓公司編制産業發展規劃,依託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大力發展空港經濟。

  在産業導入方面,鄂州高位佈局“一體兩翼兩引擎”:“一體”即以生産性服務業為主體;“兩翼”即突出發展醫療健康和智慧製造産業;“兩引擎”即通過大物流和大數據,驅動現代生産性服務業發展,並帶動物流敏感性強的智慧製造、醫療健康等産業集聚發展。

  從2019年起,鄂州將啟動機場核心區10平方公里空港經濟産業園建設,加強與招商局集團等大型企業合作,圍繞積體電路、高端裝備製造、光電子信息、智慧製造、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飛機改裝和供應鏈管理等領域,導入一批大項目、好項目。

  同時,超前謀劃成立空港産業基金、文化旅遊産業基金等專項産業基金,強化重點項目資金支持,推進汀祖冷鏈産業園、航空物流産業園、楓樹線業産業園、廟嶺半導體産業園、葛店大健康産業園等園區建設。

  此外,鄂州機場正從信息規劃、數字化建造和BIM技術應用、智慧機場創建三個方面推進專項研究,以構建起一個涵蓋機場、空管、航空公司、轉運中心、快遞物流等在內的統一運行的信息交換平臺,實現對機場建設全生命週期的數字化管理。

  根據演進規律,鄂州空港經濟下一步發展必將輻射到武漢光谷、黃石、黃岡等地,整合放大“空港經濟+高新技術+自貿區+保稅區”的疊加優勢,推動四地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催生現代生産性服務業體系,打造“萬億GDP”産業板塊,形成有全國影響力的高新技術中心、供應鏈管理中心、物流大數據中心、資金結算中心和物聯網數據節點,進而促進鄂東地區高品質轉型發展。

  加快生態城建設

       為沿江綠色發展作示範

  近年來,鄂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進一步發揮好山好水好區位的優勢,全域統籌生態保護特別是沿江保護,重點建設梁子湖湖泊治理國家示範區,建立健全流域保護和治理長效機制。

  城鄉統籌全域治水 源頭防控與生態修復結合

  鄂州襟江抱湖,轄域內近三分之一是水面,自古有“百湖之市”美譽。隨著國家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戰略的實施,治水成為鄂州守住生態底線的重中之重。

  自2013年起,全市借城鄉統籌發展之機,明確了國土空間的優化開發區域、重點開發區域、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並界定城鄉空間增長邊線、生態紅線和基本農田保護線。先是梁子湖500平方公里內退出一般工業,在全省率先取消生態區域和農業鄉鎮招商引資、工業增加值考核,然後推廣至主城區生態基礎較好的區域。

  近3年內,鄂州沿長江岸線約87公里共拆除各類碼頭108個、泊位131個,並對21個保留碼頭實施提升工程;自2018年始,鄂州市委、市政府針對最大的城中湖——洋瀾湖制定綜合治理分步實施方案,力爭7年後湖泊水質提升至Ⅲ類。

  回顧歷年治理,重工程治理輕生態修復,重建設輕監管,導致很多項目難以完全達到預期目標。對此,鄂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和監管並重,將工程治理和生態修復融為一體,從岸邊和水中一起開展水生態環境修復,穩步推進樊口區域江灘環境綜合整治、梁子湖水系連通及堤防加固等水生態保護工程建設。

  在大梁子湖水域,實施涂鎮湖、前海湖、汪家湖破堤還湖等20個重點生態項目工程,直接擴大湖泊面積近10萬畝,不僅增加了河湖行洪和調蓄能力,而且改善了水生態環境;實施全市垃圾全外運,並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村地區垃圾全收集、全外運、全處理;按工程進展,梁子湖區城鄉污水處理已實現全覆蓋,洋瀾湖流域實現污水全收集、污水處理率達95%以上。

  如今,鄂州已在10.85公里沿長江岸線進行生態修復,栽樹3萬餘株,種植草皮草籽1萬多平方米,修復退化防護林2400畝;實施梁子湖沿湖岸線整治及水生植被修復,種植黃絲草約20萬畝,建立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3.8萬公頃,已建成沿湖500米全長162公里約12萬畝的環湖水源涵養林帶。

鄂州“三城”聯動推進高品質一體化發展

圖為:梁子湖上飛鳥翔集(方仲華 攝)

  力推工業工程減排 企業提檔與城市轉型共進

  近幾年來,鄂州充分發揮環保對發展轉型升級的引導、優化和促進作用,為全市高品質轉型發展提供強力的生態環境支撐。

  大力推進工業工程減排,實現全市鋼鐵燒結(球團)全脫硫、水泥熟料全脫硝,火電機組全脫硫脫硝,具備改造條件的鄂州電廠二期機組達到超低排放。2017年,率先在全省實施鋼鐵燒結、球團工業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基礎上,將特別排放限值執行範圍擴大到全市所有重點行業和鍋爐,倒逼企業污染防治設施提檔升級。

  自2018年起,鄂鋼按照“高於標準、優於城區、融入城市”定位,投入40多億元建設與城市相融共生的“城市綠色鋼廠”,採用最先進的技術、最成熟的工藝、最新型的裝備,實施煤場料場封閉、燒結機頭煙氣脫硫脫硝和焦爐煙氣脫硫脫硝、焦化酚氰廢水改造、大轉爐三次除塵等一系列環保提升項目,擬在3年內達到“廢氣超低排、廢水零排放、固廢不出廠”三大目標,打造“鋼鐵産品製造、能源高效轉換、城市廢棄物開發利用”三大平臺。

  未來5年內,葛店經濟技術開發區將耗資40億元,徹底完成人口密集區醫藥化工企業的關改搬轉工作,並同步新建總面積1.46平方公里的大健康産業園。

  目前,全市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及在用鍋爐共375個排污口納入改造項目計劃,並按“一排污口一策”的原則,確定了每個排污口的具體改造措施和時間表。

  從2016年“西山保衛戰”,到2017年“十小企業”整治,再到2018年“清零行動”,鄂州市連續三年重拳治理“散亂污”企業。到2018年底,納入全市“散亂污”處置計劃的319家企業,已全部完成整治。

  探索實施生態價值工程 實現制度管理常態長效

  鄂州不斷加強生態文明體制創新,深化自然資源資産改革試點,深入實施生態價值工程,實現了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編制工作和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的常態化。

  2016年3月,鄂州被確定為全省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編制和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的唯一地級試點城市。鄂州市政府與華中科技大學合作,借鑒最新生態補償研究成果,賦予土地、水域、森林等自然資源資産相應系數,再通過構建生態服務價值計量模型,將其對生態的服務貢獻統一度量為無差別、可交換的貨幣單位。

  在為自然資源打上“價格標簽”、建立生態賬本後,全市按照“誰污染、誰補償、誰保護、誰受益”原則,嘗試建立各區間責權一致的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同時考慮到各區財政支付能力,在實際提供的生態服務價值基礎上,先期按實際提供生態服務價值20%權重進行生態補償,逐年增大權重比例,直至完整體現全部生態服務價值。2017、2018連續兩年,市財政、鄂城區、華容區共計向梁子湖區支付生態補償資金1.4億多元。其中,市財政補貼佔70%。

  然而,獲生態補償的一方並不輕鬆,因為有“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把關。鄂州將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結果作為幹部考核、任免、獎懲的重要依據,近兩年已先後問責78位相關責任人。全市還先後制定並頒布生態環境保護地方條例、湖泊治理保護地方條例、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和綠色發展指標體系等,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法律和政策依據。

  隨著改革日益深入,鄂州市委、市政府越發意識到:有了好生態,還要讓社會資金和市場主體看到生態産品的價值,並吸引他們主動參與、投入。在過去一年內,一系列生態金融領域的創新實踐在全市漸次開展。梁子湖區以自然資源資産評估價值為貸款額度依據,從金融機構申請生態項目貸款10億元,用於優化産業結構;2018年2月,該市水務集團在國內首次以水庫灌溉權作為融資標的物,獲質押貸款2000萬元;8月,該市金融辦與武漢金融資産交易所聯手,實現該市首筆林權收益權轉讓,成功融資150萬元;11月初,鄂州市政府與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湖北省分行簽署合作備忘錄,利用農業政策性金融支持鄉村振興、長江大保護和生態價值工程。

鄂州“三城”聯動推進高品質一體化發展

圖為:萬度光能 (鄂州日報供圖)

  加快科學城建設

  為武漢之“芯”發展作配套

  為搶抓武漢科技資源向光谷以東地區溢出的機遇,鄂州正全面對接武漢之“芯”,深度融入“芯”産業集群,將全市打造成為武漢的成果轉化區、“雙創”服務區、商務配套區,構建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即“東湖高新—葛店(梧桐湖)—鄂州機場”科技大走廊建設。

  著力構建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

  2019年2月23日,鄂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一行赴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聯繫工作,共商區域協同發展。鄂州方面表示,全市將進一步打造緊密協同、高效運作的工作機制,主動對接、主動服務、主動融入武漢,著力構建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爭取湖北自貿區武漢片區政策向鄂州延伸,為全省區域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作貢獻。

  雙方擬加強創新、産業、基礎設施等三個方面深度合作,建立常態化聯繫機制。為此,鄂州將統籌産業經濟、生態保護、市政設施、公共交通、公共服務等綜合佈局,深入推進武鄂協同發展;推動新城大道、高新四路與武漢東湖高新區道路對接,加快鄂鹹高速、武陽高速鄂州段、武漢地鐵11號線葛店段建設。

  多年來,鄂州著力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為實施“一芯驅動”戰略做好配套。其中,發揮葛店開發區先發優勢,打造全國第一的冷鏈供應中心、華中第一的電商基地和湖北第一的新型能源電池基地,做大做強光電子信息産業集群、新能源産業集群和電商物流基地;加快梧桐湖生態科學城建設步伐,推進鈣鈦礦、PET—CT等科技成果産業化。

  2018年,鄂州的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速位居全省第五,萬人發明專利增速位居全省第三;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增速持續領跑全省,佔GDP比重提高2.7個百分點。

  不斷加強政府與院校戰略合作

  針對科技創新資源短板,鄂州市委、市政府深入推進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政策鏈“五鏈融合”,加快高層次創新平臺建設,不斷促進科研成果本地産業化。

  2016年,鄂州市政府與華中科技大學加強市校戰略合作,聯合共建“華中科技大學鄂州工業研究院”,至今已有47個教授團隊項目入駐;2017年,鄂州市政府與華中師範大學簽訂協議,聯合共建“華中師範大學鄂州研究院”。

  2018年,鄂州市政府與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簽訂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與中科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簽訂共建“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合作協議。

  同時,武漢中科開物公司與鄂州市昌達公司共同出資設立湖北中科昌達資産運營有限公司,創新政府與院校合作的市場化模式,以市場化機制共推科技項目實施。

  據最新統計,全市現有各類企業研發機構70余家,其中有院士領銜的創新創業平臺達27家。

  持續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

  近年來,鄂州已頒布實施《鄂州市關於加快科技創新的若干意見》《鄂州市進一步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創新的實施方案》《鄂州市激勵企業開展研究開發活動暫行辦法》《關於實施“新鄂州人”計劃推進國際航空大都市建設的意見》等文件,落實科技創新政策保障。

  深化科技金融改革領域成效明顯。自2016年起,鄂州市政府設立6億元科技創新發展投資基金,引進總規模30億元的中經盛世創新投資基金、5億元的長江科技創新産業基金、2.5億元的軍融創投基金、5000萬元的南山集團定向産業基金,並以股權投資、天使基金、創業基金、産業基金等方式,支持不同階段和條件的科技型企業發展壯大。如“股權+債券”“領投+跟投”的新投資模式,保證專家教授持51%以上股本,至今已累計投資科技創新項目23個,項目註冊總資本8.9億元,協議投資4.21億元。

  鄂州市政府還先後出臺《鄂州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資金直接投資項目管理辦法》《鄂州市市級股權投資引導基金與社會資本合作投資産業項目運作實施方案》和《鄂州市科技型企業續貸週轉金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大對重點産業和科技型企業的金融支持,大大緩解科技型企業融資難題。

鄂州“三城”聯動推進高品質一體化發展

圖為:葛店開發區(袁謨浩 攝)

鄂州“三城”聯動推進高品質一體化發展

圖為:鄂州沿江鳥瞰圖

  結語

  2019年,鄂州發展路線已定。在這裡,已見金戈鐵馬之勢,正聞黃鍾大呂之聲;在這裡,能感受時代前進的脈搏,可聆聽奮力前行的腳步。這一年裏,全市將堅持航空城、生態城、科學城“三城”聯動、各有側重,進一步優化整合資源、聚集發展要素、強化功能配套,為推進武鄂協同高品質一體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並以空港經濟為載體力促鄂東轉型發展示範區協同聯動。(策劃:鄂州市委宣傳部)

編輯:蘇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