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住院在社區 檢查“直通”醫院 武漢首個“聯合病房”試運行
湖北日報  2019-03-06 11:52:42

住院在社區 檢查“直通”醫院 武漢首個“聯合病房”試運行

  3月5日從武漢市江岸區衛計委獲悉,全市首個“聯合病房”在江岸區勞動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立。該病房由武漢市中心醫院與勞動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合設立,將深入推進分級診療。

  當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來到“聯合病房”探訪,看到該病房共有33張病床,設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綜合病房區域。由於尚處於試運行階段,病房還未掛牌。

  勞動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朱江説:“聯合病房”在業務上歸武漢市中心醫院管理,在行政上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管轄。目前,武漢市中心醫院派出一名醫生和一名護士常駐“聯合病房”辦公、查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則派出2名社區醫生和7名護士參與病房工作。

  據介紹,以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由於設備有限,通常只能做DR胸片、B超、心電圖等常規檢查,這是導致基層醫療機構對患者“吸附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住院在社區 檢查“直通”醫院 武漢首個“聯合病房”試運行

  “聯合病房”成立後,武漢市中心醫院已與勞動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打通信息壁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可登陸武漢市中心醫院“雲門診”系統,為患者開檢查單。這意味著,只要是武漢市中心醫院能做的檢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同樣能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開具檢查單後,患者只需憑收到的預約短信,即可按時前往武漢市中心醫院接受檢查,檢查結果均由武漢市中心醫院的醫生出具。

  “雖然正處於試運行期間,但‘聯合病房’已吸引了6位患者入住。”江岸區衛計委主要負責人表示,“聯合病房”是江岸區衛計委落實武漢市委“民有所呼、我必有應”的部署,整合轄區資源,將優質醫療資源送到居民家門口的全新探索。江岸區將與武漢市中心醫院共同努力,進一步理順各項機制,助推”聯合病房”成為醫療資源下沉的新平臺。(湖北日報記者王成龍、通訊員祝麗芳、劉怡蓉)

  連結>>

  “聯合病房”合出什麼

  蔣梅芬的“住院賬本”

  3月5日,武漢市江岸區勞動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合病房”內,86歲的蔣梅芬剛接受完醫生查房,見記者前來,難掩喜悅:“再過兩三天就能出院了。”

  蔣梅芬家住勞動社區,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不久前,她突然感到咳痰嚴重且血糖升高,趕緊來到勞動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醫,被確診“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急性加重”,當即被收住院。

  因為慢性阻塞性肺病這個“老毛病”,蔣梅芬每年冬天都要到武漢市中心醫院住幾天院。而這回“陰差陽錯”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醫,則讓她有了全新的體驗。

  蔣梅芬沒想到,在“聯合病房”能遇到“老熟人”:管床醫生竟是武漢市中心醫院的醫生段曉宇。這讓她心裏的疑慮打消了一大半。段曉宇為蔣梅芬開了心電圖、胸片和抽血等基本檢查,心電圖和胸片檢查,直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抽血則由社區醫生取樣後,送至武漢市中心醫院化驗,檢查結果均由武漢市中心醫院的醫生出具。

  就醫體驗也比以前好了一大截。蔣梅芬由於年齡大、腿腳不便,以前每次去大醫院住院,光門診排號就要半天,住院還經常沒有床位。而這回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她住的是兩人間,從家來病房,也僅需步行10分鐘。

  更讓蔣梅芬滿意的是費用。她算了筆賬:“在三甲醫院,住院門檻費要800元,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住院門檻費僅需200元。此外,各項檢查醫療費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遠比大醫院更低。我這回住院,預計僅花400元左右,比以前動輒2500元的住院費用,便宜了六分之五。”

  合資源,更要合理念

  作為首批進駐“聯合病房”的醫護人員,段曉宇對社區這一全新的工作環境,有新的思考。

  “隨著醫療資源不斷下沉,越來越多的醫療設備被搬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伴隨著硬體升級,基層的醫療理念也應同步升級。”段曉宇舉例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普遍不重視早交班制度,所謂的“交班”,通常是兩位醫生之間的臨時叮囑,而在武漢市中心醫院,每天早晨,所有的醫生護士會聚在一起,交流前一天病房的情況以及重點病患。

  來到“聯合病房”後,段曉宇將早交班制度移植過來,並建立交班本、質控本、疑難病歷討論本、死亡記錄本、學習本等“五大本”,鼓勵基層醫護人員定期學習,進行病例討論。

  來自勞動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一名醫生和七名護士,也全程跟著武漢市中心醫院的醫護人員“跟班學習”。

  “不少居民,在得了感冒發燒這種小病時,才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旦病情稍微複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門診醫生自己沒底氣、患者也沒信心,只能擠到大醫院就診。”段曉宇認為,“聯合病房”解決了這一痛點。

  行穩致遠,應追求“雙向反饋”

  武漢大學健康學院教授博導譚曉東分析,“聯合病房”整合、重構了江岸區的醫療資源是醫聯體、醫共體的全新嘗試,值得關注。

  他認為,“聯合病房”創造了三贏局面:一方面,老百姓就醫的可及性明顯提升,尤其是社區常見病、慢性病老人,無需再到大醫院長時間排隊就診,不僅更容易享受到大醫院的醫療服務,接受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也大幅降低;另一方面,通過大醫院的資源下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資源和技術得以大幅提升,有助於塑造社區醫療的口碑;最後,大醫院借助社區將醫療關口前移,有助於提升醫院的美譽度。

  譚曉東建議,圍繞“聯合病房”的試水,武漢市中心醫院和勞動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儘快建立派駐醫護人員的勞動補償制度,從根本上激發醫護人員下社區工作的積極性。同時,“聯合病房”切忌僅僅追求大醫院醫療資源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單向下沉。武漢市中心醫院要找好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平衡點,探索出“資源下沉、收益反饋”的雙向機制。(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成龍 通訊員 祝麗芳 劉怡蓉)

編輯:蘇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