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漢城市管理苦練“繡花功夫”
湖北日報  2019-04-04 11:18:47

武漢城市管理苦練“繡花功夫”

圖為:4月1日,江漢區海虹景小區內,市民往智慧垃圾箱內投入分類垃圾。(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倪娜通訊員王凱攝)

  城市綜合管理,涉及路面清洗、市容衛生、立面環境、景觀亮化、水域管理、交通秩序等方方面面,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

  2019年10月,將迎來國慶70華誕和世界軍運盛會,武漢對城市精細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纖毫之處見功夫,如何像繡花一樣雕琢一街一巷?

  連日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武漢三鎮街頭與社區,感受武漢城市綜合管理苦練“繡花功夫”帶來的欣喜變化。

  精緻環衛——

  清晨梯隊沖洗白天巡迴保潔

  4月1日淩晨2時30分,武昌內沙湖公園旁積玉路空曠寂靜,清掃司機和保潔人員,用水槍和掃帚將城市輕輕喚醒。

  熊漢明師傅駕駛大型灑水車,行駛在路中央,水槍噴射出的強大水流,將路中的灰塵和垃圾衝至路邊;接著,張建新駕駛中型水車緩緩經過,副手胡桂珍從車上牽出30米長的橡膠軟管水槍,將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的廢棄物精準推向路邊人字溝;環衛工蔡光秋及時清掃人字溝垃圾;最後,馮叢喜駕駛吸掃車,將路面水分“一飲而盡”。

  武昌區積玉橋街環衛所所長胡洪新介紹,積玉橋街制定了《道路清洗標準》《道路清掃標準》《道路保潔標準》等環衛作業標準,淩晨道路經梯形水車隊清洗要見底色,無泥沙、無污漬、無積水;7時至22時不間斷巡迴保潔,清掃、保潔到墻根,交通護欄、花壇、樹穴等部位不得遺漏。

  積玉橋街實行“五位一體”路長責任制,城管隊員為路長,整合三包管理員、城管協管員、清掃保潔員、志願者力量,增加環衛工人28名,新增清洗清運車輛18台。

  3月8日,武漢市城管執法委召開“精緻環衛”工作推進會,市、區城管執法委相關人員近百人,觀摩積玉橋街“精緻環衛”作業現場,積玉橋精緻環衛“1441工作法”向全市推廣,主次幹道清洗全覆蓋,白天路面巡迴保潔,確保全域全時街凈巷潔。

  垃圾分類——

  江漢全域推進各區亮點紛呈

  3月25日上午,記者到江漢區東民裏32號採訪時,身穿“垃圾督導員”工作服的熊方年,正在擦洗分類垃圾桶。“這裡曾是一個鉤臂箱,現在變成4個分類垃圾桶,小區70多個桶每天都要清洗。”“以前乾濕垃圾均投進鉤臂箱,污水遍地垃圾散落氣味難聞。”東民裏69歲居民付冬娥告訴記者,小區建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人流量大環境臟亂,近半年來小區環境大為改觀。

  2018年10月,東民社區所屬的花樓水塔街,在江漢區率先推出整街垃圾分類,109個混裝垃圾的鉤臂箱全部“退役”,取而代之的是700多個分類垃圾桶。街環衛所所長付燚説,每天居民分離出廚余垃圾10噸左右,生活垃圾減量22%。

  江漢區是武漢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區,日産生活垃圾950噸,位列武漢中心城區第二。2018年3月起,江漢區95個小區4.5萬戶居民開始將乾濕垃圾分開。2019年底,全區28.29平方公里範圍內,108個社區80余萬人口,將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江漢區城管執法局局長熊楠介紹,該區正大力推進“聯勤合力”工作機制,整合小區物業保潔、垃圾分類督導員、環衛工、社區網格員、紅色物業人員等一線力量,大幅提高生活垃圾分類效率。

  漢陽區垃圾分類工作發動小區物業管家、物業保潔員,組建環保志願者;江岸區開展生活垃圾定時定點位投放。2019年和2020年,武漢市社區垃圾分類覆蓋率將達到60%和85%以上。

武漢城市管理苦練“繡花功夫”

圖為:江漢區精武路小區樓頂,專門設置的晾曬區域。(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倪娜通訊員王凱攝)

  文明晾曬——

  每天通報疏堵結合

  2019年1月起,武漢市城管執法督察總隊一大隊一中隊舒杉等執法人員,每天巡查主次幹道,拍下臨街違規晾曬圖片,並上傳“違規晾曬整治工作群”,江漢區新華街近來沒有上榜。

  3月25日中午,春光明媚。記者見到,新華街精武社區、循禮社區和單洞社區緊鄰解放大道一側,沒有衣物伸出陽臺。“陽臺外加裝了半米寬防盜網,生銹了非常難看。”精武社區石化宿舍204室姜詩文説,2019年元月,城管人員和社區網格員上門,宣傳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城市主要道路臨街建築物的陽臺外和窗外,不得堆放、晾曬、吊挂有礙市容的物品,他配合拆除了防盜網,在陽臺內加裝晾曬架。

  二樓一位婆婆,擔心拆了防盜網,家中不安全,晾曬不便。網格員王宏艷一個多月連續上門,打消婆婆的顧慮,街道在樓頂拉出24根晾曬繩,14層樓居民晾曬問題得以解決。“老舊房房屋均要進行立面整治,與周邊環境相協調。”新華街公共事務管理辦公室負責人張斌説。

  武漢市城市綜合管理委員會要求,每名城管巡查人員,每日巡查不少於3次,並建立路長、門棟長、店長“三長制”,全時段抓好管控;各區以街道社區為單位,採取勸阻、引導、規劃設置樓頂或地面晾曬區,視情況提供“紅色物業”烘乾服務等多種方式,有效解決市民晾曬問題,努力營造整潔優美、規範有序的市容環境。

武漢城市管理苦練“繡花功夫”

圖為:武昌珞獅路街頭商鋪招牌風格統一。(視界網李鵬攝)

  小區微改造——

  解決小區痛點提升功能顏值

  “小區微改造,停車方便了,環境變美了!”武昌南湖寶安花園11棟的王艷華女士説,以前私家車“回不了家”,現在房前破損地鋪上綠色透水磚,屋後路面拓寬停車位橫向變縱向,小區兒童樂園擴大,孫女就近可玩耍。

  3月26日中午,記者在寶安花園見到,西側在建一個籃球場,王祥兆等三名工人正在鋪裝地面彈性層“硅PU”,小區人行道改造工程正在收尾,新建停車位均垂直于路面。

  寶安花園有50棟房屋1292戶,建成已20年,處處綠樹成蔭,公共空間開闊,但無地下停車場,存在停車難等問題。“微改造啟動前,廣泛徵求了居民意見。”寶安花園社區書記劉海芳説,在建籃球場曾是堆放雜物的空地,小區人行道改造2558平方米、景觀鋪裝9105平方米、綠化改造2000平方米,小區停車位凈增228個,業主不再“搶車位”。小區車行道將鋪瀝青17428平方米,因二次供水改造即將開挖路面,預計2019年7月車行道“刷黑”。

  2018年,武昌區3個微改造社區共形成40個重點空間規劃設計方案,微改造項目建成後,將新增各類運動設施近百套,優化活動場地上千平方米,擴展綠化面積近千平方米。

  此外,漢口紅光社區、妙三社區、循禮門社區等老舊社區,均已啟動或正在進行綠化帶修復、增加車位、閒置場地再利用等“微改造”,以緩解停車難,增加居民活動空間,改善小區環境。

武漢城市管理苦練“繡花功夫”

圖為:漢口常青路與青年路交匯路口設置的智慧螢幕,顯示實時路況。(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倪娜攝)

  智慧交管——

  信號燈變“聰明”嚴管23條道路

  漢口沿江大道武漢關碼頭,20分鐘一班輪渡,輪船靠岸後過街人流量陡增。交警3月在路口安裝了視頻檢測器,檢測行人和車輛情況,同步優化路口信號,方便行人集中過馬路,實現人、車、路的高效協同。

  交管部門研發出智慧平臺,能通過救護車定位信息,監控追蹤救護車行駛軌跡,自動將沿線路口信號燈切換成綠波帶。而在以前,需要調度沿線民警,手動開啟綠燈。

  在繞城高速事故多發路段,試點建設了“惡劣天氣事故預防系統”,通過檢測道路能見度等氣象信息,遙控改變車輛後方兩側護欄燈組顏色,及時發出聲光警示,2公里危險路段試運行一月,僅發生輕微擦碰事故7起,而2018年同期達200余起。

  近年來,利用交通大數據平臺,在各個“堵點”實施了自動式潮汐車道、可變車道、左轉待轉區、禮讓行人抓拍、交替放行信號燈等精細化交通組織措施。

  2019年,又聯合和第三方,在漢口常青路進入范湖轉盤等處,安裝了高清實景路況誘導屏,以“全時空、全方位、無死角”的道路信息展示,幫助司機合理選擇繞行路線,實現智慧避堵。

  注重科技強警,也嚴管交通違法行為。2019年2月1日和3月25日,武漢交管部門從全市主幹道和軍運會重點保障線路中,分別劃出18條和5條“最嚴嚴管路”,實行全天候管控,違停車輛將處以一次記3分、罰款200元的頂格處罰。(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饒純武 通訊員 李軍 金輝 張鵬)

  記者手記

  江城變美與有榮焉

  城市管理苦練“繡花功夫”,江城面貌日日更新。

  建築立面變得更美、景觀變得更漂亮、道路變得更潔凈……武漢越來越有范兒。

  江城變美,與有榮焉。

  不可否認,目前還存在一些短板:違法建設、佔道經營、暴露垃圾、亂堆亂放、亂牽亂挂、道路不潔、櫥窗不凈,等等。

  拆除違建、遷移碼頭等,需要當事人或相關單位支持配合;佔道經營、亂扔垃圾、亂牽亂挂等等,則要市民改掉不良習慣。

  美化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品質,需要凝神聚力、眾志成城。

  將城事當家事,把自己當主角。一個人灑下辛勤的汗水,可美化城市一隅;千萬市民的汗水,將澆灌出大美江城。

  從自身做起,不給環境添亂,清潔美化家園,涵養文明素質,人人相善其群,武漢定將綻放出迷人的魅力和光彩。(饒純武)

編輯:蘇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