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宜昌重構外向型經濟新格局
湖北日報  2019-05-16 15:30:51

宜昌重構外向型經濟新格局

圖為:三峽保稅物流中心航拍圖。

宜昌重構外向型經濟新格局

圖為:海關工作人員對企業進行檢查。

  5月14日起,海關總署、武漢海關一行赴宜昌調研,關注的是長江經濟帶中上游重要的對外開放平臺——宜昌綜合保稅區的建設和申報。

  綜保區是國家批准設立在內陸地區具有保稅港區功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執行保稅港區的稅收和外匯政策,可發展國際中轉、配送、採購、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等業務,為國內開放層次最高、優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齊全、手續最簡化的特殊區域。

  2018年6月,宜昌投資55.2億元開建綜保區,作為宜昌自貿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集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區和港口功能于一體,目前正全力衝刺滿足年底封關運行條件。

  建成後,宜昌綜保區將立足三峽,呼應武漢、重慶,輻射鄂西及渝東、湘北、陜南等地,提升長江經濟帶中上游開放格局。

  奮力追趕:“彈丸之地”潛在能量驚人

  宜昌綜保區選址該市自貿片區內的生物産業園,面積1.39平方公里。“別看面積小,潛在能量驚人。”宜昌海關相關負責人説,武漢東湖綜合保稅區一期面積僅1.82平方公里,每年出口量已佔武漢市三分之一。

  為在年底前達到封關運行條件,宜昌綜保區建設如火如荼。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看到,總建築面積近39.8萬平方米的倉儲與標準加工廠房群,已經完成鋼結構安裝和基礎項目施工,21層的綜保服務大樓和海關監管設施正在緊張建設中。

  一般而言,自貿區是在綜保區基礎上升級而來,宜昌自貿片區已掛牌2年,為何還要“回頭”申建綜保區。對此,宜昌海關相關負責人解釋,自貿區很多政策紅利,離不開綜保區來承接和落地,特別是涉及進出口貿易稅收、外匯管理等領域。“進口,區內可免稅;出口,區內可退稅。對於原料和市場‘兩頭在外’的企業而言,綜保區實惠看得見。”

  2019年1月,國務院出臺相關意見,加快綜保區創新升級,提出構建高水準開放、高品質發展“五大中心”——加工製造中心、研發設計中心、物流分撥中心、檢測維修中心、銷售服務中心,提升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戰略支撐。“可以預見的是,一系列拓展功能、創新監管的政策紅利將在綜保區疊加。”

  然而,與周邊省市相比,湖北省在綜保區發展上起步較早,但發展不平均,僅在武漢有東湖綜保區等3家,其他城市暫無。河南省形成鄭州新鄭、南陽臥龍、鄭州經開3個綜保區。湖南更有衡陽、湘潭、岳陽、長沙等5個綜保區。

  對綜合保稅區批准建設,海關總署採取指標評估,達到100分才啟動審批。2018年宜昌評估分數不足,面臨最大的短板是進出口企業數量,加工貿易企業數和加貿保稅業務佔比。

  2019年宜昌市提出“保100分爭110分”,通過招商引資、技改升級,以及綜合稅收等多項政策優勢,推動傳統外貿企業向加工貿易轉型,引導傳統加工貿易企業向綜合保稅區轉移,新建跨境電商産業園,擴大對外貿易規模。

  創新業態:飛機“保稅維修”省內試點

  綜保區,通過全球配置資源和市場開放,推動産業升級和新經濟孵化。

  宜昌三峽臨空經濟區開建以來,龍頭企業宜昌貝迪克淩雲公司最為看重“客機改貨機”業務,經過3年醞釀,2019年即將啟動。

  從2016年成立至2019年初,貝迪克淩雲已承接境內外整機定檢及噴塗共計78架次(含境外飛機4架次)。2019年3月,與境外公司成功簽訂波音737NG客改貨協議。

  然而,要吃下這個“螃蟹”卻並不容易。

  2018年底,海關總署出臺203號公告,進境飛機保稅維修業務需經有關部門批准後才可開展。而相關部門正研究出臺保稅維修正面清單,尚處於徵求意見階段,短期內發佈可能性較小。

  拿不到新版的保稅維修“路條”,意味著波音737一進國門,就要繳納關稅、增值稅合計約20%以上,按180天左右改裝維修期計算,資金佔用成本幾乎“吃光”利潤。

  沒有保稅倉庫,能不能租呢?

  宜昌海關、商務局主動對接淩雲公司,在嚴把監管風險關的前提下,“量體裁衣”制定服務方案,聯繫三峽保稅物流中心,創新推出融資租賃合作模式,保稅貨機庫房“以租代建”,達到飛機保稅維修的效果。

  同時,為進一步降低企業負擔,宜昌海關率先推行“關稅保證保險”,淩雲公司每入境一架次飛機,不必繳納2000多萬元關稅保證金,只需15萬元左右保險費。

  “宜昌海關‘保姆式’服務,讓淩雲公司每一筆客改貨訂單,節省2160萬元生産調度資金佔用,又省下130萬元財務費用。”該公司負責關務的程靜説,客改貨預計在6月實現首單突破。

  未來,客改貨將成為三峽臨空經濟區核心主導産業項目。當前伴隨電商發展,航空物流貨運市場增長強勁。據預測,全球貨機將在2019年達到3197架,且70%來自客機改裝或者客貨混裝飛機,市場規模70億美元。

  宜昌綜保區封關運行後,還將進一步降低成本,提升臨空産業上下游的外向關聯度,“客改貨”還將帶來飛機融資租賃、艙門配件和複合材料維修製造等新興産業,啟動宜昌三峽臨空經濟區的“引擎”,成為新經濟增長亮點。

  開放新局:經濟活力呈現

  宜昌海關發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1至4月,宜昌進出口總值55.4億元,比2018年同期增長7.9%,其中出口46.8億元,增長11.1%。出口量排名靠前的有化肥、機電産品、農産品和高新技術産品。其中,肥料出口激增,達到8.4億元,增長2.6倍。

  市場變化來自進出口環節的創新。

  過去,興發、三寧、宜化等6家化工企業,是由經銷商採購産品後,運往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等,簡單加工後再出口。異地加工常常面臨貨物損毀率偏高、物流成本高企,耗時長,交貨期難保障等痛點。

  在宜昌缺少綜保區的條件下,三峽保稅物流中心承擔起部分自貿區改革“試驗田”,探索開展“運載工具放行方式”改革,即:集裝箱入區匯總申報、分批入區、分批出區,將貨物報關作業時間從20天縮短到4天。

  三峽保稅物流中心逐一上門引導之後,2018年2月起,6家化工企業匯集保稅物流中心,“家門口”開展簡單加工和保稅倉儲,經宜昌雲池港直接出口,出貨量從3萬噸猛增至8萬多噸,到2019年還在不斷增長。

  此外,進出口貿易的資金門檻高一直是行業痛點,大型企業常年沉澱一筆鉅款用於稅、保證金佔用,中小企業更是望洋興嘆。在宜昌海關支持下,三峽保稅物流中心通過一系列改革,為企業爭取市場競爭優勢。

  宜昌聖品油脂每年從加拿大進口10萬噸、價值2億元的菜粕,原來在鄰市的口岸清關,關稅5%之外,履約保證金須繳足30%。2018年6月改由宜昌口岸報關,企業只繳納10%的保證金,一舉節省5000萬元資金佔用成本。2019年宜昌海關實施“關稅保證保險”後,該公司還將節省2000萬元可用於流動週轉。

  同時,三峽保稅物流中心通過供應鏈金融創新,累計為13家企業提供增信和融資總額1.2億元。

  “對症下藥”釋放經濟活力,2018年78家企業進入三峽保稅物流中心,其中近一半、約34家是從宜昌周邊吸引過來的。

  該中心2018年監管貨值超過15億元,2019年1至4月更是增長迅猛,累計驗放報關單856票,監管貨值4億元,稅收入庫2795萬元,分別同比增長63%、66%和80.6%。

  “不靠海,不沿邊,宜昌人家門口可觸摸世界,買賣全球。隨著綜合保稅區加速報建,宜昌將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宜昌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説,這是宜昌打造高水準開放平臺的重要路徑,也是宜昌自貿片區進一步加大雙向開放,完善服務功能的有力舉措。(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樂克 通訊員 孫芙蓉 陳曉君)

編輯:蘇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