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宜昌先行先試垃圾分類處理
湖北日報  2019-06-10 17:46:54

  垃圾袋裝上“電子眼”,全程監督餐廚垃圾從居民家中分類收集、分類運輸,經處理站微生物發酵,轉化成生物肥。6月5日,宜昌高新區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站正式投産,每年可處理700噸餐廚垃圾,變成70噸生物有機肥。

  針對餐廚垃圾分類處理“老大難”問題,宜昌高新區建立了一套智慧雲平臺,每一個垃圾袋都有自己的二維碼,免費發給小區居民,實現垃圾分類可追溯,如亂扔垃圾,將通過平臺發送微信提醒勸告。通過物聯網技術,試點小區垃圾桶可實時感知垃圾量,提高分類收集的效率。

  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套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系統目前每天“吃掉”2噸餐廚垃圾,變成200公斤生物肥,垃圾減量率達90%,資源化利用率10%。將來,還會複製、推廣到更多小區、菜場、大型農貿及蔬菜批發市場,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當前,垃圾分類制度正加速推行,全國46個先行先試重點城市中,宜昌獲得全國生活垃圾分類試點示範城市稱號,為湖北省首個。2018年宜昌城區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社區50個,在夷陵區、西陵區、伍家崗和高新區建成主體責任、全類別、全流程3個“全覆蓋”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宜昌提出,到2020年,全市城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80%,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強制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湖北日報記者張樂克、通訊員陳曉君、鄧華麗)

編輯:蘇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