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隨縣“1234”工程提升鄉風文明
湖北日報  2019-06-18 12:12:20

隨縣“1234”工程提升鄉風文明

圖為:縣萬和鎮邱家大塆村群眾休閒廣場。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和有力保障。

  2018年8月以來,隨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推行鄉風文明建設“1234”工程:修訂一個村規民約,成立紅白理事會和衛生監督理事會,評選“十星文明戶”“最美人物”“新鄉賢”,建立志願服務隊、致富示範隊、文藝宣傳隊和文明宣講隊。系列行動,在全縣各村掀起講文明、樹新風的熱潮。

  6月上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該縣萬福店農場鳳凰山村和萬和鎮邱家大塆村,感受鄉風文明建設的新氣象。

  鳳凰山村:建章立制樹新風

  “以村為榮,熱愛家鄉;敬黨愛國,積極向上……”走進鳳凰山村文化廣場,宣傳欄上一部村規民約躍入眼簾。9行36句144字,差不多一首歌的長度,簡潔明瞭、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方便記憶。

  村支書潘祥樹告訴記者,這個村規民約是2018年10月由村“兩委”主持修訂、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的,涵蓋了村風民俗、公共道德、公共秩序、環境衛生、尊老愛幼等各方面,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的行為準則。

  與村規民約同時面世的,還有兩個群眾自治組織:紅白理事會和環境衛生監督理事會。前者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破除婚喪嫁娶中的陳規陋習;後者著眼于打造潔美靚麗、綠色環保的村容村貌,形成長效監管機制。

  潘祥樹介紹,根據理事會章程,村裏建立了紅白喜事備案機制和環境治理長效機制。在紅白喜事方面,堅持“先申報、再備案、後辦事”制度,有效遏制了鋪張浪費現象,減輕了群眾負擔。“村裏的一些移民戶,過去辦喪事沿襲舊制,經常連續折騰六七天,勞民傷財。現在簡化環節,一二天就能完成,群眾拍手稱快。”在環境衛生方面,因灣因戶制宜推進村莊整治,聘請保潔人員維護,定期開展檢查評比,還編寫了《鳳凰山村環境衛生歌》,用順口溜、家常話引導村民齊心協力呵護美麗家園。

  鄉風文明建設中,鳳凰山村堅持典型引路,廣泛發動群眾開展三類評選活動。截至目前,共評選出“十星級文明戶”210戶、“最美鳳凰人”3名、“新鄉賢”2名,並通過宣傳欄、電子顯示屏、QQ群、微信公眾號、村民大會、鄉風文明宣講會等平臺,大力宣傳先進事蹟,弘揚正能量,帶動群眾見賢思齊、崇德向善,不斷涵育文明鄉風。

  村裏還組建了文藝宣傳隊、文明宣講隊、志願服務隊和致富示範隊四支隊伍,培育鄉土文藝人才,傳承優秀本土文化,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宣講好人好事,弘揚文明家風,推進志願服務進塆入戶,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鄉風文明助力鄉村振興。“如今的鳳凰山村,環境優美、民風淳樸、人民安居樂業,成為遠近聞名的‘金鳳凰’,也為全縣鄉風文明建設打造了一個可複製、可推廣的樣板。”隨縣縣委書記畢道麗説。

  邱家大塆:山美水美人更美

  清澈小河穿村而過,兩岸楊柳拂堤醉人,綠蔭之下別墅成排……夏日裏的邱家大塆村,令人賞心悅目。

  行走其間,記者感受到的不僅是“村在山水間、人在畫中游”的愜意,更有淳樸的民風和濃濃的鄉愁。“邱家大塆山美水美人更美。”村支書李建軍自豪地介紹,2017年2月的一天,大雪紛飛,一輛小轎車行至該村攔衝堰路段時,不慎衝入堰塘。村民聞訊後紛紛趕到現場施救,冒著嚴寒奮戰7個多小時。同年12月的一個深夜,又有車輛不慎落水,村幹部一聲吆喝,28位村民再次捨身救人。事後,十多名群眾感冒發燒,他們自掏腰包治療,沒有半句怨言。

  2018年,邱家大塆見義勇為群體榮獲首屆“最美隨縣人”榮譽稱號。他們的事跡被製作成展板,置於村民文化廣場醒目處。

  “鄉風文明建設中,我們注重挖掘本村典型人物事跡,營造濃厚宣傳氛圍。”李建軍説,除評選最美邱家大塆人、新鄉賢外,村裏凡有孝敬公婆、鄰裡和睦、助人為樂等先進事蹟,都會整理成資料,在道德講堂宣講,在村中各處展示,時刻提醒大家當文明人、做文明事。

  點滴善舉匯大愛,文明新風潤心田。如今,學習典型、爭做典型,已成為全村人的共識。從村裏走出去的成功人士也深受感染,紛紛伸出援手,籌集資金,為村裏整修堰塘、硬化道路、捐建路燈、植樹綠化、修建廣場,村容村貌日新月異。

  李建軍説,近年來,時常有在外工作多年的村民打電話諮詢,能不能回鄉居住,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村莊的環境改善後,激起了外出遊子的思鄉情緒。記者在剛建成不久的休閒廣場上看到,以前的老物件,如馬槽、拴馬樁、石磨、石墩等嵌入其中,一股濃濃的鄉愁撲面而來。

  為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也為發展鄉村旅遊打下基礎,2019年初,村委會決定將所有通村公路擴寬到5.5米。修路過程中,需要佔用62戶農戶的田地。經村委會做工作,僅用三天時間,所有農戶均自願拿出土地,不要補償金。

  “鄉風文明、民風淳樸,這是我們村最大的優勢,也是我們村發展的重要保障。”李建軍説,在邱家大塆,幾代村幹部都遵循著一種“稻草精神”:稻草本身沒有勁,打成葽子能捆柴,擰成草繩能抬石頭。“我們村發展能有今天的成績,就是因為大家心齊、力齊。”(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趙良英 通訊員 萬寶山 馬遠征)

編輯:蘇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