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黃石土壤污染綜合防治經驗走向全國
湖北日報  2019-07-11 11:41:17

  原標題:黃石為病土“刮毒療傷” 其土壤污染綜合防治經驗走向全國

  土壤品質,事關民生,事關發展。

  黃石礦産資源豐富,大規模、高強度採礦冶煉時間長,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一度很突出。

  2016年,黃石獲批納入全國6個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之一。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土壤污染防治的“黃石模式”逐漸形成。7月5日,生態環境部在浙江召開現場會,黃石受邀作大會交流發言,黃石“治土”經驗走向全國。

  “吸”出土壤重金屬

  大冶市金湖街道辦農田土壤修復示範項目現場,283畝土地上綠意盎然,成片的蜈蚣草、圓葉遏藍菜長勢良好。

  曾經,該地塊土壤中重金屬鎘、砷超標嚴重,撂荒多年。“周邊有7家小冶煉廠、10余家小洗礦廠,廢水污染了土地,看著心疼。”當地村民期盼能重新種上莊稼。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2012年,該項目立項。黃石市副市長吳之淩介紹:“當時,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無統一標準,也無現成案例可循,只能摸著石頭過河。”黃石在摸索中完成專家團隊組建、採樣對比分析論證、製作標書、評審修復方案等前期工作。

  2015年7月,修復工作開始。“用4年時間,使鎘、砷含量達到土壤環境品質Ⅲ級標準。”黃石生態環境局局長徐崇斌提出,找到經濟、綠色的修復技術和方法,探索可持續、可推廣的重金屬污染農田修復模式。

  實施土壤改良,通過技術手段調整土壤結構和理化性質,降低土壤中重金屬物質活性。種植蜈蚣草、圓葉遏藍菜等超富集型植物,將土壤中的重金屬“吸”出來,降低其在土壤中的濃度。“蜈蚣草的根系對砷的吸附能力是普通植物的10萬到20萬倍。”

  一套組合拳下來,效果初顯,污染物濃度降至目標修復值以下。

  邊實踐,邊總結。黃石篩選出蓖麻等10種超富集植物、艾草等17種安全種植植物,總結出“控源、調理、調整、修復、恢復、示範”十二字訣,將經驗固化成5項技術文件。

  示範成功,大面積推廣。2018年,該模式在全市1萬餘畝受污染農田推廣,按受污染程度分類管控,遵循“宜農則農、宜草則草、宜花則花”的思路,推廣水稻、玉米、花生等重金屬低積累農作物。

  專家把“脈”開處方

  走進新冶鋼東鋼廠區,昔日機器轟鳴的場景早已消逝,只剩老工業氣息濃厚的廠房、長勢旺盛的樹木和正在被修復的土地。

  東鋼廠區建於1958年,2015年正式關停,土壤中留下大量污染。“治理面積達70余公頃,涉及土壤、水、危險廢物等,是典型的大型複合性工業污染場地。”徐崇斌坦言,污染物複雜,修復難度高。

  為摸清污染情況、制定合理技術方案,黃石委託省環境科學院做場地調查,1750人次參與,調查布點379個,抽查樣品1290個,採集數據24000個,組織專家評審6次;委託中國環境科學院編制場地修復技術方案,聘請國內科研院所21名專家現場指導。“保留樹木和192棟重點建築物,規劃建成工業遺址公園,劃定用地標準,分類施策,公園建設與污染場地修復協同進行。”

  2018年7月,中節能大地環境修復公司進駐廠區。“剛來時到處是刺鼻的氣味、發黑的土壤、黃綠色的水。”項目負責人路文仲説,土壤中有24種污染物超標,需分類制定方案進行綜合系統修復。

  為保留樹木,技術人員為其做“手術”,“用專用的阻隔材料將污染土壤與樹木隔離,再用特殊工藝把樹固定”,讓樹木正常生長。為修復土壤,他們幾乎用上行業全部修復技術,並進行升級創新。

  鋼鐵生産流程長,每個生産區域污染情況各不相同。“修復的關鍵在藥劑,但用多了會産生二次污染,用少了治理效果不充分。”為讓配方更具針對性,他們挖出30個基坑,每個基坑使用不一樣的藥劑,控制溫度、藥劑量進行試驗。三輪下來,確定每個區域所用藥劑配方。

  污染的土壤被挖出,受無機物污染的土壤以固化穩定技術用藥劑處理,受有機物污染的土壤則通過熱脫附技術用高溫將污染物去除,處理後的土壤經檢測達標後再回填。

  目前,一期200畝受污染土壤已修復完成,正等待驗收。省生態環境廳已將該工程列為示範性項目,施工管理經驗將在全省推廣。

  實施多級風險防控

  修復污染土壤,是事後補救。要保護土壤免受污染,還要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從源頭嚴控通向土壤的污染源。

  2012年以來,黃石關停“五小”企業近千家,實現全市無“五小”企業,與52家重點企業簽訂土壤污染防治責任書,投資15億元整改42家涉重金屬企業,投資7.4億元實行工業廢水“零排放”。

  黃石是全國第三大PCB(印製電路板)産業聚集區,年産生涉重金屬廢水221萬噸、污泥4089噸,土壤污染風險大。黃石引導企業實施多級風險防控,嚴防土壤污染。

  滬士電子是黃石第一家PCB生産企業。“生産工藝複雜,化學藥品種類多、用量大,産生污染環節多。”公司環保負責人張敏説,公司生産區實行“乾濕分層”,幹製程工藝在一樓,濕製程工藝在二樓及以上,避免廢水産生環節與地面直接接觸,降低跑冒滴漏風險。

  在生産車間,記者看到,一條條管線整齊懸空架設。“污水通過管線直排到廢水處理廠。”張敏説,各功能區之間的廢液運輸也採用這種方式,避免運輸過程中同地表直接接觸。

  為防止廢水滴漏地面産生污染,水泥硬化路面,並用防滲材料鋪設隔離層;對重點區域實施多級防控,大型儲罐區採用3級防控,高濃度廢水外運區、化學品及廢物貯存區採用5級防控……“該風險防控方式已在9家PCB生産企業推廣。”徐崇斌説,監測數據表明,企業周邊土壤和水體品質總體穩定,已形成PCB行業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新模式。

  土壤污染的形成非一朝一夕,問題解決也任重道遠。吳之淩説,黃石將繼續按照《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要求,做好試點示範,蹚路子、破難題,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黃石模式。(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趙志剛 通訊員 鄒立偉)

編輯:蘇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