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小山村吃上“旅遊飯”
來源:湖北日報  |  2021-02-23 11:02:26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10223095938

燕子壩駐村“尖刀班”幫助村民安裝小飲水水管。(視界網 周宇 攝)

  2月18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恩施市三岔鎮燕子壩村,一幅美麗鄉村畫卷撲面而來:一棟棟新房拔地而起,一條條道路乾淨整潔,一棵棵果樹搖曳生姿。

  燕子壩村毗鄰清江支流渾水河,恩鶴公路穿村而過,是三岔鎮的東大門。四年來,在恩施州委政研室駐村“尖刀班”的幫扶下,基礎設施大為改善,全村736人脫貧,産業發展迅速,闊步邁向旅遊新村。

  村民告別“望天吃水”

  燕子壩村雖然“腳踩”清江,但千百年來,老百姓卻只能靠天吃水。到村第一天,駐村第一書記周宇和同事分頭走訪村民,收到了一個同樣的請求:“能幫我們解決吃水嗎?”

  “尖刀班”請來專家調查發現,燕子壩村平均海拔1000米,村民居住地與渾水河落差超過500米,如果建泵站從河裏引水,不僅建設成本昂貴,且每噸水的運營成本高達10多元,村民無力承受。

  一泓清泉是最大的民生,再難也要啃,“尖刀班”開始漫山遍野找水源。2018年初,聽村民説山上有一股好水,“尖刀班”第一任班長沈祥輝立刻前往。

  功夫不負有心人,大夥終於在海拔最高的長嶺組找到3處穩定水源。“尖刀班”通過爭取項目資金,為燕子壩村新修集中供水池2座600立方米,二級提水泵站1座200立方米,小引水配套水庫4座450立方米,鋪設管網20余公里,無償發放凈水器654台,保證了全村群眾安全飲水全覆蓋。村民千百年來吃死水、臟水、臭水的歷史一去不復返。

  周宇的電腦裏至今還保留著當時安裝凈水器的照片,一位老婆婆端著兩杯水作對比,喜笑顏開,“那是我這輩子聽到最美的笑聲。”周宇説。

  利用山水資源吃上旅遊飯

  “準備把房子改成民宿,等旅遊恢復了,也能做點生意。”2月3日,穿過恩鶴公路兩旁高大挺拔的水杉林,村民廖平一家正在熱火朝天翻新房屋。

  燕子壩村海拔高,夏天涼快,離恩施市城區僅40分鐘車程。境內又有大清江碼頭,高峰時期每年有30萬人來此乘船,區位優勢和旅遊資源十分突出,為此,“尖刀班”提出了旅遊興村的發展思路。

  2017年,燕子壩村2117人,絕大部分勞動力外出務工,村裏主要以傳統的柑橘、土豆、玉米、煙葉等産業為主,附加值較低。一個偶然機會,“尖刀班”成員遇到了恩施市木瓜花開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杜成艷,得知對方想擴大規模,“尖刀班”立即毛遂自薦,通過考察,對方看中了燕子壩村,投資種下近200畝的小水果和中藥材基地。

  在杜成艷的帶動下,多名能人返鄉,村裏流轉土地,種小水果、中藥材等1500畝,探索農旅結合模式。去年5月,該村百畝芍藥花開滿園,吸引數千名遊客前來旅遊。

  為發展鄉村遊、避暑遊,“尖刀班”幫助該村申請了包括基礎設施改造、儺文化傳承基地等近20個項目,總投資3000多萬元,旅遊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遊客越來越多,村民們還興建了6家民宿。

  “對接大清江、建設後花園。”嘗到旅遊甜頭的村民們對實現這一目標信心十足。村支書楊佩凡表示,2021年,該村入選市級鄉村振興試點,村旅遊服務中心、東西部協作民宿主體工程和儺戲主題旅遊廣場正在加快建設。

  調解室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

  村民告訴記者,該村振興還有一大法寶:燕子工作室,這是“尖刀班”駐村後成立的矛盾調解機構。

  原來,村民們常因為土地權益等問題發生糾紛,但村委會人員、精力有限,無法及時處理,導致小問題擴大,影響村裏發展。

  “尖刀班”結合村支部副書記張永春20多年的調解經驗,決定成立“燕子工作室”。該工作室下設9個工作組,各挑選一名正派、有威望的村民擔任組長,大夥有了矛盾糾紛,組長先處理。處理不了的,再由“尖刀班”和“村支兩委”解決,或協調三岔鎮綜治中心解決。

  村民何國進想把門口的道路拓寬,能夠通行汽車,修建路基時不小心損壞了何國東的田地,兩人發生矛盾。組長髮現後,上門做工作,及時處理,兩人一笑泯恩仇。據統計,“燕子工作室”成立3年多來,已成功調解糾紛70起。

  “在微信群裏,村民經常為村裏發展出謀劃策。”周宇表示,如今村民關係更融洽了,人心更齊了,鄉村振興更有戰鬥力和凝聚力。(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雷闖 通訊員 趙盛迷)

編輯:胡禮國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