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醫防結合 關口前移保健康
來源:湖北日報  |  2021-07-12 10:47:07

  7月6日,49歲的何桂蘭從麻城市福田河鎮趕到該市黃土崗中心衛生院,在完成腸鏡檢查後,排除了腸癌懷疑,她一臉釋然。接受醫生建議,何桂蘭住進衛生院進行腸道息肉治療,防止“小病”演變為“大病”。

  “在鄉鎮衛生院就能找到省城大醫院的專家看病,既方便了咱老百姓,費用也省了不少。”何桂蘭提到的“大醫院專家”,是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消化內科團隊。該團隊聯合黃土崗中心衛生院建立消化診療中心,防治結合,一舉改變患者需到省、市大醫院排隊一個月才能進行相關檢查的尷尬狀況,而費用要比到大醫院節省兩成以上。

  夯實公共衛生基礎,構建醫防結合新模式,大疫之後,主動謀變,把預防擺在全民健康更突出位置,已成為健康湖北最強勁的脈動。

  結

  夯實公衛體系,預防是更為高效的方法,但承擔基層醫療服務、有“健康守門人”之稱的基層衛生機構大多缺乏治病、防病核心能力支撐。

  解

  因院施策,軟硬體“雙提升”,引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結合自身特點,找到發展路徑,承擔醫防之責。

  盤點一下湖北醫療衛生系統的家底,2546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基層衛生機構赫赫在目。但這龐大的數字並不足以讓我們引以為傲,因為它們中還有一些“老破小”。

  這些誕生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基層衛生機構,曾經在解決鄉村缺醫少藥上居功至偉,但近年來,人才流失、醫療能力不足等短板也日益凸顯。結對子、託管,在湖北省“醫聯體”建設等一系列幫扶之舉下,基層衛生機構的發展再度推上改革的風口。

  “補上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短板’,是系統重塑公衛體系的必答題之一。”省衛健委有關負責人認為,佈局廣泛、滲透基層的它們更應該有所作為。

  但現實不容樂觀。衛生院破舊的診室、陳舊的醫療器械,曾讓梁子湖區30萬人就醫捉襟見肘。“即使是剖腹産這樣簡單的手術也不能做,我們就醫要麼去武漢,要麼到鄂州。”梁子湖東溝鎮居民張女士抱怨道。這樣的苦惱,很多基層患者並不陌生。有的患者覺得不舒服,輾轉到省城大醫院檢查,竟然已是重病。

  一個偶然迸發的念頭,“照亮”了一所基層衛生院發展的路徑。長期在麻城市黃土崗中心衛生院進行業務指導的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屈銀宗發現,這裡的胃腸道疾病發病率明顯偏高。與黃土崗中心衛生院院長徐曉峰幾番商議後,兩人提出大膽設想:建立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黃土崗消化診療中心,強化胃腸道疾病的初篩工作,將預防關口前移。

  時值湖北省基層衛生機構特色科室建設項目申報,黃土崗中心衛生院成為首批建設單位之一,獲20萬元資金扶持。與此同時,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斥資13萬元購置的奧林巴斯CV-70電子胃鏡也贈予衛生院。不久,可完成腸鏡、胃鏡等檢查的黃土崗消化診療中心正式亮相。截至目前,中心篩查2200余人次,並檢測出23例早期胃癌、8例腸癌病例,在服務患者的同時,也為臨床科研積累了大量樣本。上月,鄂豫皖三省交界處的福田河鎮,也找到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合作的交匯點,確定主攻肛腸疾病防治,以此輻射周邊十幾萬人口。

  時不我待,只爭朝夕。以強基層為重點的湖北公衛體系建設不斷邁出新步子,諸多“冰點”消融。

  湖北省通過免費定向培養、面向社會招聘、鄉鎮衛生院派駐巡診等方式,大力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計劃,已有3600余名大學生村醫上崗,在校就讀5600余名,逐步化解基層醫療衛生人才“斷檔”;以三級醫院為龍頭組建醫共體486個,覆蓋了省內268家縣級醫院、1116家鄉鎮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大帶小、以強扶弱,逐漸恢復基層醫療“造血”能力;百萬人口縣市和經濟百強縣三甲醫院增加到5家,更多百姓實現常見多發病“看病不出縣”;全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集中配備X光機、生化分析儀、彩超、心電圖機、移動醫療衛生服務車等,切實改善基層硬體條件。

  結

  疾病傳播有其自身規律,不文明的行為方式推波助瀾,大眾衛生習慣養成是社會治理的難題。

  解

  人人參與培植健康社會“免疫力”,用愛衛行動助力抗疫“應考”。

  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當人們開始養成這樣的衛生習慣,健康社會“免疫力”悄然形成。

  “動員起來,講究衛生,減少疾病,提高健康水準。”根據疫情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拿起愛國衛生“武器”,打好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是湖北抗疫戰場上的鮮明特徵。

  疫情發生之初,各地大力開展冬季愛國衛生工作,加強人群聚集場所管控,廣泛宣傳提升群眾防病意識,迅速形成了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門、不聚集的氛圍;戰疫進入攻堅階段,全省開展無疫街道(鄉鎮)、無疫社區(村)和無疫單位創建活動,在全社會掀起一場以防病知識宣傳、環境衛生整治、重點場所消毒等為重點的熱潮;常態化防控階段,湖北省將愛國衛生作為首項任務,針對夏季傳染病防控、國慶中秋兩節疫情防控等及時作出部署。

  這一年,湖北省不斷拓展愛國衛生工作內涵,創新方式方法,將其融入到抗疫大考和健康湖北建設之中,“愛國衛生人人參與、健康生活人人共享”漸成社會風尚,一點一滴滲透進百姓生活。

  掃健康碼、測溫、戴口罩、洗手消毒、保持社交距離成為人們的日常自覺。回家洗手、換衣服,為自己也為他人的健康安全負責,從“講衛生”到追求“更健康”,很多人的生活習慣發生改變。從“一盤菜”到分餐制,從混用餐具到“個人專屬”,從“舌尖上的任性”到大興就餐文明新風,人們更加尊重、保護和敬畏自然。

  新時代愛國衛生運動的重要載體是創建衛生城市。創衛為民、創衛惠民是衛生城市創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湖北累計已有14個城市、15個縣城、163個鄉鎮分別獲得國家衛生城市、縣城、鄉鎮命名,全省國家衛生城市、衛生鄉鎮(縣城)的創建率分別達到52.6%、18.5%。

  隨著創衛工作的深入和衛生城市數量的增多,市容市貌變美了,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結

  慢性病、老年疾病患者多,病人負擔重,已成為突出公共衛生問題。

  解

  實施攻堅行動,用5年時間著力解決影響群眾“323”健康問題。

  這是一個讓人揪心的事實。湖北省每天約有460人成為癌症患者,居民一生患癌幾率為22%。

  這是一個讓人期待的宣戰。推進《湖北省影響群眾健康突出問題“323”攻堅行動方案(2021-2025年)》,用5年時間,著力解決影響群眾健康的心腦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病3類重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2種基礎疾病,出生缺陷、兒童青少年近視、精神衛生3類突出公共衛生問題。

  選擇“323”作為突破口,旨在將健康納入頂層設計,解決好關係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長期性問題。

  3月9日,湖北省成立影響群眾健康突出問題攻堅行動專家諮詢委員會,19名省內優秀專家悉數到位,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孝平、中國工程院院士馬丁披掛上陣。

  從治到防,一個更為高效的健康之路正在鋪設:健全健康科普專家庫、資源庫和傳播機制,開展健康進萬家活動,加強全人群健康知識普及,推廣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加大疾病篩查力度和篩查數據信息利用,科學開展患病風險評估和干預指導,降低高危人群發病風險;關口前移構建“攻堅”保障機制,組建以省級防治中心專家和縣域醫共體牽頭醫院專業醫師為支撐,基層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負責,護士、公衛醫生、鄉村醫生等共同參與的家庭醫生團隊,為患者提供包括健康狀況諮詢、生活方式干預、治療方案制定、日常用藥指導、住院醫療服務和後續康復等在內的“全流程、閉環式”健康服務。

  “實施323攻堅行動的核心理念,就是把預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積極有效應對當前突出健康問題,強化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實現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323攻堅行動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孝平院士臉上洋溢著信心。(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四新 胡蔓 龍華)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