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龜山金融文化公園。(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武漢,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
2022年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中心城區“以舊煥新”,盤活老舊工業園、寫字樓、閒置場所等存量空間,建設創新街區、創新園區、創新樓宇100萬平方米。
行走江城,如同打開城市更新的“超級盲盒”:小龜山下電建宿舍變身“金融小鎮”,漢派服裝老廠引領美學“破圈”,東湖之畔點燃創新“烽火”,城中村“瞪羚谷”奮力一躍,攀上創新高地。
今天,請跟隨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看江城“72變”!
小龜山金融文化公園與傳統商務樓宇氣質截然不同,更像一座鬧中取靜的“金融小鎮”。(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開園4個月入駐率超九成
小龜山下,電建宿舍變身“金融小鎮”
“去年10月28日開園至今,已有包括上交所中部基地等30余家企業和機構入駐,園區出租率超過90%。”2月22日,武漢市武昌區小龜山金融文化公園相關負責人説。
該園是華中首個以金融為主題的産業園區,它的前身是湖北電建一公司于上世紀70年代修建的後方生産基地。
漫步園區最大的感受是,雖同處城市中心、同為金融業密集區,小龜山金融文化公園與傳統商務樓宇氣質截然不同,更像一座鬧中取靜的“金融小鎮”。
坐落其中的22棟單體建築,均為老舊廠房“修舊如舊”而來,紅墻青瓦的外觀懷舊氣息滿滿,由齒輪、鋼板、彈簧焊接而成的創意雕塑點綴其間,巨大的龍門吊重新刷漆後變身復古藝術裝置……這些時代印記無聲地講述著這裡曾經的輝煌。
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進入新世紀,伴隨著武漢産業轉型不斷加快,湖北電建一公司後方生産基地作用逐漸弱化,僅承擔企業職工宿舍、汽配倉儲等功能。
企業謀求轉型發展,對老舊廠房騰籠換鳥勢在必行。但籠怎麼騰?換什麼鳥?
2016年起,南國置業攜手湖北電建一公司和湖北宏泰,對園區的轉型之路進行規劃,彼時儘管精準定位尚未最終明確,但圍繞“金融”做文章成為各方共識。
“這些舊廠房位於武昌腹地,打造成金融産業園區,與武昌建設‘金融之城’的規劃高度契合。”上述負責人説。確定建設小龜山金融文化公園後,開發運營主體、湖北南國宏泰産業園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提出“原址、原面積、原高度、原形態”的改造思路,最大限度保留舊廠房的外觀。
2021年10月28日,上交所中部基地在武昌正式啟用,宣告小龜山金融文化公園開園運營。
武昌區地方金融工作局相關負責人説,上交所中部基地、北京清科創業中心、省上市指導中心、省聯投資本等一批重點企業和機構入駐,小龜山金融文化公園的知名度越來越高。
省聯投資本去年年底從武昌平安財富中心遷至小龜山金融文化公園後,企業負責人第一時間帶隊走訪“左鄰右舍”。“園區裏基本都是金融類企業,加強走動、加深聯繫不僅有助於園區形成産業發展聚合力,也為企業間合作創造機會。”企業行政辦公室負責人肖祖火説。金融行業節奏快、壓力大,在“鋼鐵森林”中工作多年後,搬到公園化的辦公環境裏,有種清新舒緩的感覺,這是傳統商務樓宇不具備的優勢。
“隨著越來越多的金融企業入駐,這裡將成為武昌區首屈一指的‘金融生態圈’。”園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還將積極爭取科技金融、綠色金融等領域知名企業入駐,“我們拿出園區3號樓和11號樓作為企業共享空間,致力打造為武昌‘金融客廳’,為園內外企業提供深化交流合作的空間,為武昌‘金融之城’建設貢獻力量。”(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源 通訊員 吳迪 方霄)
紅T時尚創意街區。(受訪者供圖)
紅T引領漢派美學“破圈”
圓形T臺上音樂、燈光切換,50-60歲的時尚娘子軍以舞臺劇呈現中西文化碰撞,詮釋奢華與典雅。2月22日閉幕的倫敦時裝周上,華人設計師胡社光奉獻的《A place》系列高定大秀讓全場沸騰。
值得注意的是,這場大秀背後的武漢元素——它由武漢市江漢區政府作為指導單位,武漢胡二爺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主辦,紅T時尚創意街區參與協辦。胡社光的國內個人品牌館正落戶于該園區。
紅T時尚創意街區的前身是建於1994年的武漢愛帝集團工業園區。2017年底,愛帝集團將生産園區搬遷至武漢市新城區,留在江漢區7.2萬平方米的老廠房被改造成時尚文創産業園區。
個性化的審美表達投射到消費市場,服裝業首當其衝,反之,服裝業也需要設計創意反哺,提高産品附加值,實現品牌溢價。
紅T時尚創意街區副總經理馮莉介紹,憑藉愛帝集團時尚産業背景資源,園區引入國際知名設計師,培養本土設計人才梯隊。目前已入駐120余家時尚文創設計相關企業,舉辦武漢時裝周、武漢大學生時尚設計大賽、“紅T設計師之夜”等300余場時尚文創活動。
“這裡是武漢服裝産業的發源地,積累了大量的加工廠、批發廠等服裝上下游企業,而且武漢高校每年培育了豐富的服裝設計、模特表演人才。”胡社光認為,如今,在設計類人才規模化基礎上,結合漢劇、漢繡中開發國潮元素,可重新定義漢派服飾。
除時尚文創産業外,紅T時尚創意街區以自身産業轉型發展為契機,正在強化數智文創特色,目前已聚集近100家城市更新、知識經濟、數字經濟等領域的設計創意機構。
截至目前,紅T時尚創意街區企業入駐率已達95%,文創設計上下游企業佔比近90%。去年底,紅T時尚創意街區成為中部地區唯一入選工信部發佈的第一批紡織服裝創意設計示範園區(平臺)。(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倩倩 通訊員 朱素芳 鄒創)
98個生銹的老鋼廠配件,組成“時光之門”。(通訊員 劉欣媛 攝)
工業遺址成城市更新“超級盲盒”
98個生銹的老鋼廠配件,組成“時光之門”;
百年古樹陪伴著“舊廠房”,幾十年的爬山虎再一次爬滿整個外墻;
國內首座以人名+城市組合命名的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已成為網紅博物館……
斑駁水泥、鐵銹印記,一頭是武漢曆史,一頭是城市未來。
這裡,是132年前的漢陽鐵廠,也是如今的融創·武漢1890項目工業遺址先導示範區。
2月26日上午,趁著春日,不少市民選擇來到這裡,尋一段閒暇週末的慢時光。
“去年11月的第六屆武漢設計雙年展,就是在這裡的棒材廠舉辦的,人氣非常旺。”該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展會期間展出了來自全球25個國家、40多個城市,以及160多個專業組織、單位及知名設計師的作品,線上線下吸引150余萬人參與。
棒材廠全長約500米、寬約55米、挑高約24米,是亞洲最大的工業遺址單體建築之一。武漢兩江四岸有諸多摩天高樓作為“垂直地標”,但若以“水準”為尺規,棒材廠在武漢城市建築之中的絕對地標地位,無人撼動。
“目前,這座棒材廠的展示區已完成改造約1萬平方米。未來整體改造完成後,還將預留超大空間,成為各大品牌發佈、國際會展、會議論壇的舉辦之地。”該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融創·武漢1890是融創打造的超大型城市更新項目,在整體項目地塊之內,擁有33處工業遺址,總面積8.3萬平方米,是湖北目前最大的工業遺址改造項目。目前,除去棒材廠外,包括動力車間、電爐車間、污水處理車間等部分,也完成了建築與結構的一系列檢測,並將根據各自不同構造,置入全新功能,全面“活化”。
在這座東西跨度1.2公里的龐大項目內,已經建成的融創·武漢1890拾光藝術館、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棒材廠創意展區共同組成融創·武漢1890工業遺址先導示範區,僅佔整體項目計容面積的3%。“曾經張之洞的寶藏廠,已成為城市更新的‘超級盲盒’,將為武漢帶來更多新的想像。”該項目相關負責人如是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朱惠 通訊員 曾建 劉欣媛)
城中村蝶變“瞪羚谷”
曾經,這裡是城中村,偏居武漢中心城區東北角,村民世代以種菜、養魚為生。
如今,這裡變身“瞪羚谷”,280多家科創企業聚集於此,其中6家成為專精特新小巨人、隱形冠軍及“新物種”企業。
近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位於武漢市江岸區的漢口岱家山科創城,探訪蝶變背後的故事。
徵地補償款建起科創園區
2004年,岱家山村城中村改造後,獲得徵地補償款。在充分徵求村民意見後,村集體將部分徵地補償款用於建設科創園區。
從城中村到科創園,轉型之路並不好走。
缺經驗,村裏就派出多班人馬,分赴北上廣深以及武漢光谷,學習科創園區的管理經驗。
缺管理人才,就出臺優惠政策:村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村裏全額補貼;鼓勵年輕人畢業後回鄉參與園區建設和管理,並請第三方專業公司做戰略諮詢。
在這股近乎“執拗”的勁頭下,岱家山科創城“憑空而起”,成長為擁有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留學生創業園、巾幗創業中心等全鏈條企業孵化服務的“雙創”園區,被科技部評為科技創業孵化鏈條。
眼下,岱家山科創城聚集了280多家科創企業。園區多數工作人員,是本村及周邊村民。
去年10月,脫胎于岱家山科創城加速器的漢口岱家山瞪羚谷揭牌,進一步聚焦園區內瞪羚企業發展需求,搭建公共技術、知識産權、投融資、人力資源等服務平臺。
“技術超市”助企業嫁接資源
經過兩輪洽談,武漢靜磁柵機電製造有限公司與湖北工業大學的技術合作,終於有了眉目。董事長徐傳仁心裏的一塊石頭,稍稍落地。
靜磁柵公司年産值近1000萬元,研發生産的感測器設備,通過磁編碼技術實現測量長度的功能,主要應用於水利水電、交通運輸等行業。
該公司目前有6名研發人員,每年不斷更新技術和産品,僅靠自有力量難以滿足發展需求。
了解到企業需求後,漢口岱家山瞪羚谷在“技術超市”中展開搜索。
“技術超市”,是岱家山瞪羚谷為瞪羚企業量身定做的研發支持平臺。武漢理工大學、湖北大學、湖北工業大學等多所高校的上萬份專利技術名錄,入駐岱家山瞪羚谷“技術超市”,瞪羚企業可按需採購技術和團隊。
“技術超市”中,湖北工業大學一項磁探測技術,産品可用於檢測儲油罐在腐蝕條件下的厚度變化。該技術與靜磁柵的技術類別相近,通過合作,有望幫助靜磁柵公司優化産品線。
岱家山瞪羚谷牽線,去年下半年,靜磁柵與湖北工業大學展開洽談,出資購買教授團隊的技術服務和産品。
探索企業精準服務機制。瞪羚谷內,八成企業集中在智慧機電領域,對産品檢測需求旺盛。瞪羚谷便打造智慧檢測公共服務中心,還與相關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聯合打造共享實驗室。園區還派出知識産權、品質技術、項目申報等9大服務專員,與每家企業對接。
按計劃,“十四五”期間,漢口岱家山瞪羚谷將聚焦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其中年營收億元以上10家,年營收5千萬到億元企業20家,年營收3千萬元到5千萬元企業30家。(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成龍 通訊員 鄧根福)
東湖之畔 老廠房孕育創新夢
坐標武漢,使用“高德地圖”軟體的打車功能,可供選擇的數十家網約車平台中,武漢本土網約車平颱風韻出行在各項分類選擇中排名靠前。
“註冊司機已超過百萬,日訂單突破30萬,在本土網約車企業中,我們排名領先。”2月24日,武漢市洪山區烽火創新谷,風韻出行董事長杜玲方言語中充滿自豪。
2016年,中國網約車合法化,做了多年電話約車服務的杜玲方,在烽火創新谷成立武漢風韻出行,殺入競爭激烈的網約車市場。
一年後,風韻出行獲全國運營資質,拿下武漢牌照,成為湖北省首批合法網約車平臺之一。
“成立之初,我們只能在烽火創新谷1號孵化樓租用6個開放式工位,如今在3號‘高新企業樓’裏有一層樓,員工190人。”杜玲方介紹,6年時間,風韻出行從只有一塊牌照、無一個分支機構,快速發展到如今擁有128塊城市網約車牌照、159家分子公司,成功躋身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武漢科技小巨人企業。
南望山下,東湖之畔,洪山區烽火創新谷裏,一個個“風韻出行”點燃創新創業的“烽火”。
2016年,武漢郵科院轉型升級外遷。老郵科院園區106畝基地上,留下數棟上世紀70年代建設的舊廠房和實驗辦公樓。武漢郵科院與洪山區政府共同出資6000萬元改造,聯合設立1.5億元創新基金,烽火創新谷誕生,為創新創業人群提供孵化平臺。
“老院子誕生了中國第一根實用化光纖,是武漢乃至中國光電子産業的發源地,也是武漢創新的核心策源地。”武漢烽火創新谷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峰坦言,選擇傳承創新基因、打造創新園區,是一條“艱難而正確的道路”。“現在,周邊商品房均價,已超過每平方米3萬元。”
重燃創新“烽火”,6年後的烽火創新谷,開始享受正確抉擇帶來的回報。
短短6年間,烽火創新谷已成為武漢市標杆性智慧園區。園區培育科技型企業累計超過300家,擁有孵化公司、團隊近500個,30余家企業先後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入選首批科技部專業化眾創空間。2021年,園區內企業産值超過20億元。
洪山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創新一直被擺在洪山區發展的核心位置。去年底,武漢首次發佈創新地圖,全方位展現創新資源。在武漢市科研院所、國家級創新平臺、省級創新平臺分佈區域排行中,洪山區名列前茅。其中,洪山區已建設科創平臺134家,居武漢市中心城區第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嚴運濤 通訊員 李濤 羅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