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會”種田到“慧”種田 襄陽樊城春耕有點“潮”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3-02-15 14:09:10

  眼下正值春耕農忙時節。放眼望向襄陽市樊城區廣袤的田野,除了操作機械的工作人員外,幾乎看不到農民忙碌的身影。

  “現在春耕很簡單,全程機械化,我承包的500畝農田,只需要一個人就能完成打藥、施肥等作業。”田埂上,樊城區牛首鎮李溝村三組村民孫家兵高興地説。

  在農田另一側,一名年輕人為植保無人機裝好電池、倒入除草劑、輕輕操控手柄,一番熟練操作後,無人機便騰空而起,向著麥田飛去。

  這名年輕人叫何志圓,是一名“90後”新農人。“過去年輕人不願返鄉幹農業,是不想像父輩那樣重復高強度、低價值的勞動。但無人機的出現,讓田間管理的效率和技術含量大大提升,讓我們知識青年的價值獲得了體現。”何志圓説。

從“會”種田到“慧”種田 樊城春耕有點“潮”_fororder_圖片4

樊城區農技推廣中心組織“飛防手”操作植保無人機噴施農藥防治病蟲害 攝影 張沛

  科技重塑農業生産,讓越來越多像何志圓一樣的年輕人願意返鄉幹農業,爭當新農人。如今,李溝村2300多畝小麥田和800多畝油菜地已經實現飛防全覆蓋,真真切切幫助農民實現了智慧耕種。

  “從春耕到秋收,我們都可以實現全天候、全過程、全空間智慧化無人生産作業模式,為糧食穩産、高産奠定基礎。”牛首鎮農技推廣服務中心主任陳富華説。

  不只是田間作業實現了智慧化,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也得到廣泛應用,讓農業生産變得“更聰明”。通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科研團隊的技術指導,牛首鎮黃豐村裝上了小麥條銹病自動監測預警系統。有了這套系統,相當於為監測病蟲害裝上了“千里眼”“順風耳”,可提前20天精準檢測到小麥條銹病的發病程度和範圍,為有效防治病害提供科學支撐,為農業生産提供重要的決策支撐。

從“會”種田到“慧”種田 樊城春耕有點“潮”_fororder_圖片5

農技專家通過小麥條銹病自動監測預警系統監測病蟲害 攝影 張沛

  “放眼未來,無人機、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在田間地頭的應用將更加廣泛,科技正深刻改變著傳統農業的種植模式。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推動傳統農業向智慧化轉變,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樊城區農技推廣中心主任季長春説。(文 杜元 徐琦 陳曉華)

編輯:李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