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新高考改革步伐的臨近,“得語文者得天下”的聲音也越來越清晰。不同於其他學科,語文的提高需要長期的積累,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尤為重要。在哈爾濱,有這樣一所小學,提前8年開始了書香浸潤校園工程,推廣親子閱讀,並通過創設智慧銀行,提升師生底蘊。全校2000多名學生、百餘位教師,以書為伴,以文會友,校園裏瀰漫著語文花開的“香氣”。“腹有詩書氣自華”,如今成為群力新區第一所學校——群力兆麟小學一個獨特的“基因”。
讀書課進校本 智慧銀行裏當“娃娃行長”
“2010年建校之初,學校確立了‘以幸福的教育培養幸福的人’辦學理念,實施全課程育人,以‘用智慧引領幸福’開展教學改革創新實踐。”群力兆麟小學校長王然認為,書本傳播知識,啟迪文明,促進發展,只有在不斷的閱讀中,才能加速學生內心的成長,構建幸福人生。學校用書香浸潤小學校園,通過書籍與學校環境、課程等相互融合,營造一個適合閱讀的環境,形成濃厚的校園文化。
據介紹,學校開設陽光閱讀校本課程,將讀書課納入課表,每學期引進1000本圖書,校圖書館藏書3.5萬冊,學校為家長與學生梳理和推薦書目,班級、年級組織讀書交流會、樂考展示會,學生將讀書心得錄成微視頻發佈在學校微信公眾號上,每學期期末還結合綜合素質頒獎活動表彰“閱讀小達人”。
今年3月初開學時,道裏區全區推廣全民閱讀計劃,在閱讀習慣養成上,群力兆麟小學又有了新點子——啟動智慧中國閱讀銀行學校分行活動。所謂“銀行”,是一款可以進行知識儲蓄的APP,學生下載後,按照不同年齡領取線下閱讀任務,每閱讀完一篇文章,可登錄APP答題,完成閱讀書目的存儲,後臺數據庫根據學生完成的閱讀量,評選“班級行行長”“校支行行長”,定期還會組織“行長”前往北京參加閱讀年會,與全國各地區學生分享讀書心得。在智慧閱讀平臺上還可以上傳寫作作品,如作品被選中,還將在正規期刊雜誌上刊發。“自從推廣這款APP後,學生們閱讀興趣得到大幅提升。”副校長徐會影説。
快樂親子閱讀 家長與孩子一同成長
丁藝涵是群力兆麟小學的優秀畢業生,如今她已是哈市第七中學初二學生。“在母校書香文化的培養和熏陶下,才有了這段豐富多彩的小學生活。”回憶起五年的小學生活時,丁藝涵無限感慨。
“曾經的小藝涵是一名內向文靜的女孩。”據班主任老師戰吉華介紹,剛入學時小藝涵不善言辭,為了讓她變得大膽愛表達,戰老師讓她與同學分享讀書心得,參與風鳶寄情賽事會,誦讀經典;參與研學活動,帶著好奇心走進博物館,變身小導遊,為學弟學妹們講解……隨著閱讀書目的增加,表現機會增多,丁藝涵變得開朗自信,她在學校創辦紅領巾義工團,組織同學為希望小學捐款,先後榮獲黑龍江省美德少年、哈爾濱市創城形象大使等稱號,還成為全國宋慶齡獎學金獲得者。很多學生因“書”發現了自己,使讀書成為一種幸福體驗,成就幸福學生。學校僅有自己培養的三屆畢業生,但他們中有全國漢聽大賽五強的王博怡,我省首位兒童舉辦畫展的倪藝家,國際環球自然日銀獎獲得者陳逸凡,獲得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獎的曲禹彰、馮千翰……同學們通過讀書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更品味了別樣的成長幸福。
在群力兆麟小學,不僅孩子在讀書中收穫成長的感悟,家長也在閱讀中學習進步。“父母和孩子共同閱讀,從小培養起學生的閱讀習慣、對書本的興趣,學生才能主動親近書本。”校長王然説。學校每週三下午都會安排“親子閱讀課”,在家長的陪伴下,孩子們來到山水書城,一起讀書、買書、藏書。家長姬曉霞對此頻頻“點讚”,習慣成自然,如今整個家庭變成了“書香門第”,讀書已成為全家人的習慣,每天半小時閱讀,讓大人告別快餐式閱讀,享受讀書的快樂。
書香教師領路 讀書造就過硬隊伍
新學期伊始,教師陳偉走進書店,給自己選一本書作為開學禮物。在群力兆麟小學,教師買書學校“買單”已成為傳統。“讀書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只有教師發揮好引領作用,才能指導學生實現有效閱讀,創造良好的校園閱讀氛圍。”校長王然説。
為了培養高雅博學、樂教善導的教師隊伍,每學期,群力兆麟小學都為教師精心挑選書籍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開展各項讀書評比活動,教師們將閱讀心得撰寫成讀書筆記,在組內或校內進行交流;利用工會活動、職工書屋,學校定期開展校本研修,解讀新版課程;創設條件,讓教師外出學習取經……對教師而言,閱讀就是一種長期而有效的備課,更是引領教師專業成長的捷徑。在良好的讀書學習環境中,群力兆麟小學打造了一支專業過硬的教師團隊,連續四年在道裏區教師基本功大賽中名列前茅,20多位教師成為省、市級名師工作室成員,近兩年學校有6位青年教師在全國教育教學大賽上獲得佳績。
師資水準決定了辦學水準。8年來,群力兆麟小學聲譽逐年提升,現已成為周邊百姓讚譽、積極嚮往的具有影響力的新區名校,成為引領群力新區教育發展的第一所省級標準化先進學校、哈爾濱市特色學校、校本研修示範學校、道裏區辦學優質學校。在閱讀蔚然成風,書香處處瀰漫的校園裏,群力兆麟小學使每一名學生在書香的浸潤中,受到文明的洗禮、文化的熏陶,養成良好的習慣,為他們的幸福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