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這次憲法修改,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的有關要求寫入憲法。如何按照憲法要求,統籌謀劃好新時代龍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2018年,我省將打好污染防治這場硬仗,讓天更藍、水更清、土壤更安全。
——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全面啟動藍天保衛戰計劃,逐步實現由治標向治本轉變。哈爾濱市作為省會城市,要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先行先試、起到示範引領作用,加快改善大氣環境品質,持續減少重污染天數,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藍天幸福感。加快調整産業、能源、交通運輸結構,推進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狠抓秋冬季重污染天氣應對,解決民生之痛、心腹之患。力爭到2020年,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較2015年下降15%,重污染天數較大幅度減少;突出抓好重點行業企業大氣污染治理。組織實施燃煤鍋爐污染防治設施升級改造,試點推廣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加快推進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研究推動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整治柴油貨車超標排放行為。哈爾濱市燃煤電廠和鍋爐要按照重點地區特別排放限值的要求進行提標改造;妥善應對重污染天氣,深化哈大綏3個城市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開展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編制試點。建立和完善省、市重污染天氣會商機制,完善預測預報預警體系建設,探索建設清潔空氣動態管理平臺。
——繼續推進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堅持提品質、減總量、治支流、保飲水、護湖泊,對江河湖庫分流域、分單元、分階段實施一體化治理,逐步實現由治點向治面拓展深化,持續改善水環境品質。一是建立和完善水污染防治年度考核機制,落實水污染防治主體責任。加強工業污染治理,加快工業集聚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實現省級以上工業集聚區水環境“一園一檔”管理。貫徹鄉村振興戰略,助力農村人居環境三年整治行動,推進規模畜禽養殖企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綜合治理,完成350個建制村環境綜合整治;二是深化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深化“以支促幹”“一河(湖)一策”“河(湖)長制”“單元治污,斷面控制”流域治污模式。制定發佈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突出阿什河、肇蘭新河和安邦河等重點支流綜合治理,保護興凱湖、五大連池良好生態水體。推動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到80%以上;三是優先保障飲用水水源安全。組織開展縣級及以上地表水水源地規範化整治,年底前完成33個市級、68個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規範化建設。
——全面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確保農産品品質和人居環境安全。以農用地和重點行業企業用地為重點,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和工業企業場地詳查,年底前摸清環境現狀。啟動治理修復,優化土壤環境。實施土壤污染防治重點工程,選擇哈爾濱等3-5個城市開展先行區試點。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6月底前各市(地)出臺治理與修復規劃。加強現有涉重金屬污染源監管,堅持源頭預防,嚴控新增污染物排放,消化污染存量。落實固體廢物管理制度改革,禁止洋垃圾入境,加強危險廢物環境管理。(記者 王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