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深圳市寶安區挂職的賓縣委書記鄭永剛在與本報記者連線時表示,近半年的挂職鍛鍊既是一次加油充電、補課升級的“學習班”,更是一次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實踐課”,時間雖短,但得到的啟發受到的震撼有如醍醐灌頂一般。
記者:挂職寶安區委副書記,近距離接觸特區幹部抓發展的思路和工作方式,感受最深切、收穫最大的是哪方面?
鄭永剛:學會用“深圳思維”武裝頭腦、思考問題、推動工作,是最大的收穫。帶領一個地方發展,管長遠、起決定作用的,最根本的還是思想觀念。為此,我無論是參加寶安區委各項會議,還是參與實際工作,都注重學習他們戰略性、創新性的理念,與以往的思維方式進行對照,建立“深圳思維”。比如,通過了解寶安區發展歷程,深切感受到了從一個小漁村成長為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的奇跡,體會到了“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為發展闖出一條血路”的精神內涵;通過參與拆違攻堅戰,拆除違法建築726萬平方米,總量位列全市第一,培育了“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魄力和勇氣;通過以問題為導向破解土地要素制約,參與制定“1+5”解決方案,學會了勇於突破就是創新的理念;通過參與推動産業發展,制定産業保護、引導政策,確立了放手讓市場發展,通過市場調節來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這些都將成為我人生寶貴的財富,成為今後工作中攻堅克難的“金鑰匙”。
記者:從對寶安區發展歷程的梳理中,在眾多的先進經驗裏最值得學習的地方是什麼?
鄭永剛:作為深圳的經濟大區、工業大區和出口大區,高質高效的實體經濟是寶安發展的澎湃引擎,“産城融合、以産興城”是寶安快速崛起的法寶。從早期的全面鼓勵“三來一補企業”、推進“工業上樓”、實施“載體優先”戰略,到當前出臺“1+5文件”,抵住了商業地産利益誘惑,實行工業控制線制度,都始終堅定堅守工業發展之路,讓工業成為經濟發展的財富源泉。2017年,寶安區規上工業企業達到2779家,規上工業增加值實現1545億元,佔GDP的44.8%。寶安堅持“栽大樹、育森林、築體系、建生態”,鎖定龍頭企業,推動産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周邊産業集群發展,形成了以電子信息和裝備製造業為主的兩大産業集群,圍繞核心企業聚集上下游産業鏈的工業企業達4.6萬家。電子産品從零配件到終端成品和生産設備都能找到,英國5天找到的零部件,在寶安只需5分鐘。同時,寶安始終能夠結合自身實際,不斷出臺精準、系統、成體系的政策措施,促進市場公平有序。比如,寶安立足保障先進製造業發展用地,出臺工業控制線管理辦法,為産業長遠發展所必需的空間結構豎起“制度保護”屏障;深圳針對實體企業土地、勞動力等生産要素成本上升、經營壓力增大問題,出臺“降低實體經濟成本28條”;為全面支持外貿企業發展,出臺外貿穩增長25條;立足打造全國知識産權嚴格保護示範區,出臺加強知識産權保護36條;今年又對標新加坡和香港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以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體系為參照,從貿易投資環境、産業發展環境等6方面,提出20條改革措施,全力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記者:挂職過程也是與深圳特區實現深度對接的過程,賓縣在深哈合作中取得了哪些最新的成果?
鄭永剛:為了保證合作更廣、更深、更有效,賓縣與寶安區簽署了友好合作框架協議,從産業發展、科技創新、載體建設、幹部交流等方面深入開展合作。為了把挂職鍛鍊成果進一步拓展延伸,我縣先後選派20多名領導幹部到寶安區投資推廣署、經濟促進局、城市更新局等部門跟班學習調研,對照學習先進思想理念和産業發展、招商引資、園區建設、科技創新、社會治理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在這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得到實踐鍛鍊和思想提升。組成專業招商團隊,開展駐點招商,已簽約投資2億元的廣東長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物質熱電聯産、投資2.5億元的雷天溫斯頓電池(香港)有限公司鋰電池、投資1億元的廣東佛岡給力機械有限公司包裝機械生産3個項目。對比令人清醒,賓縣與寶安區在經濟規模、産業層次、思想觀念、服務環境、創新能力等各個方面差距巨大。但落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甘於落後。發展時不我待,我們必須立足自身在産業、區位、資源等方面的優勢,立跨越發展之壯志,闖振興發展之路徑,像深圳當年一樣,殺出一條血路來。(記者 井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