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公民意識教育納入德育課程,樓廊文化喚醒民族自豪感……走進經緯小學校園,文明之風撲面而來。“文明是一種品質,一種修養,一種進步。”經緯小學校長張海燕説。在文明校園的創建工作中,學校打造特色品牌,以德育教育為重點,培養學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能力,1900名學生成為校園文明的傳播者和代言人。
經緯小學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首要任務,納入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將理解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寫進教材、帶進課堂,深入學生頭腦。同時,在組織學生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愛”精神實質的基礎上,開展了“三愛”徵文活動,學習習慣培養活動,“做愛勞動的小公民”活動,“悼念烈士,熱愛祖國,知行圓夢”烈士紀念活動等,讓“三愛”教育落地生根。
《道裏區中小學公民意識教育讀本》成為經緯小學的德育課程。在公民意識教育主題活動中,師生參加“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多支學雷鋒志願服務小隊走進社區美化環境、走進孤寡老人家中奉獻愛心、與貧困小夥伴結成幫扶對子……經緯志願者們時刻牢記“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宗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傳遞愛心,傳播文明,收穫著內心的喜悅,溫暖著他人的心田。
記者一走進學校的大廳,就看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八個雄勁的大字,主樓梯上以美麗哈爾濱、富饒黑龍江、紅色中國、多彩世界為主題的四幅大型彩畫上,70余個標誌性圖案,喚起學生民族自豪感。學校還圍繞“運動”“藝術”“傳統文化”“愛心”“科技”5個關鍵詞,為每一層教學區的走廊設立一個文化主題,構建成獨特的文化長廊。這些由教師們自己創意和設計的近百幅彩畫,600余個歷史人物組成的文化長廊成為一部立體、多彩的教科書,師生的思想和行為也隨著環境文化而悄然發生著變化。
“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還不斷完善社團文化,組建了涉及藝術、體育、實踐、表演、創新、益智、心理等七大類30余個學生社團。”張海燕説,經緯小學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個性和潛能發展的空間,為不同稟賦的學生搭建成長、成功的平臺,在文明校園建設中,潛移默化地促進了學生學業水準和綜合素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