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産力、提高競爭力,要破障礙、去煩苛、築坦途,為市場主體添活力,為人民群眾增便利。目前我省營商環境與東部沿海省份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導致我省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創新能力不夠,發展品質和效益不夠高,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經營困難,民間投資增勢疲弱。整頓作風優化營商環境事關全省發展大局。優化營商環境要以問題為導向,把解決突出問題作為整頓作風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著力點和突破口,真正為市場主體添活力,為人民群眾增便利。
對標先進
切實在轉變觀念上下功夫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東北發展,無論析困境之因,還是求振興之道,都要從思想、思路層面破題。作風和環境問題,從根本上説是思想觀念問題。我們必須提高政治站位、加強責任意識、突破思想藩籬,破除陳舊觀念,以全新的格局視野來看待營商環境的重要性。要走出去,向發達省份學習先進經驗,轉變思想理念,增強市場意識、法治意識。要對照世界銀行提出的營商環境指標體系,向國際國內先進地區看齊,增強服務意識。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通過調查研究真正發現問題,找準解決問題的著力點和突破口,不斷完善做好工作的新思路、新辦法、新機制。要真正樹立起公僕意識,對群眾辦事的難點、企業發展的痛點、社會各界反映的重點,精準發力,逐個攻克。
聚焦改革
在健全體制機制上下功夫
整頓作風優化營商環境實質是一場體制改革、機制創新,也是一場全面深化改革攻堅仗。體制優、機制活才能發展快,健全的體制機制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中之重。要推進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改革,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繼續推進簡政放權,構建高效的服務型政府。要建立健全全省各級政府部門的制度機制,如考核機制、容錯機制、激勵機制、監督機制、追責機制等。加快政府信息系統互聯互通,認真研究國家政策,將優化營商環境政策和精準扶貧結合起來,根據省情、市情、縣情落地生根。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擴大公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堅持依法決策,確保決策的合法性、科學性、嚴肅性。
優化服務
在放活市場上下功夫
激發市場活力是經濟的希望所在,激發市場主體創造性是市場經濟發展的根本取向,所以要抓住簡政放權的突破口,不斷優化市場生態。一是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各類證件能減則減、能合則合,進一步壓縮企業開辦時間。縮短商標註冊週期、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堅決查辦執法者吃拿卡要。二是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使更多事項在網上辦理,必須到現場辦的也要力爭做到“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清理群眾和企業辦事的各類證明,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一律取消。三是放寬市場準入條件,消除各種阻礙民營經濟公平參與競爭的壁壘。保障不同所有制企業在資質許可、政府採購、科技項目、標準制定等方面公平待遇,讓我們的企業家、市場主體真正感覺到營商環境的切實優化。四是對窗口工作,要確保“四零”承諾服務的真正落實並向全省縣、鄉、鎮延伸,制定有效的監督和問責機制,實現窗口優質服務的長效化、常態化。並請第三方評估機構找出營商環境問題。從政務、市場、法制等領域共同發力提高政府服務水準。
重視人才
在聚賢納才上下功夫
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隱形利器,人才的匱乏導致經濟發展的創新動力嚴重不足。在全國掀起“人才爭奪戰”的當下,我省更要為引進人才優化政策環境,梳理有關人才在政治、生活、福利等方面的政策。創建尊重人才、愛惜人才、關心人才、扶持人才的良好氛圍,使各類人才創業有機會、幹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改革,深入實施重大人才工程,建立健全完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的相關機制,打破部門、身份和地域界限,對急需人才建立“人才直達通道”,在生活各方面提供方便,解決後顧之憂。要建立正確的用人和激勵機制,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自上而下樹立擔當精神,讓有能力者作為,給作為者信心。創新工作方法,用制度激勵幹部願作為、敢作為。此外,還要在招商引資上下功夫,在與企業家的交往中,既積極作為、靠前服務,又要潔身自好、守住底線,努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作者 閆瑩雪 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