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駐村更“駐心”扶貧保民豐
佳木斯日報  2018-05-02 16:42:09

  “走千家,才能略知百家之情;進萬戶,方能稍解十戶之困。”樺南縣孟家崗鎮保豐村駐村工作隊員趙之忱説:“我是樺南縣教育進修學校的一名教師,因職業關係平時我會閱讀大量書籍,但還是從2017年5月29日起,我成為一名精準扶貧的駐村幹部後對這句話有了重新的認識。”

  “目前保豐村共有690戶、1998人,建檔立卡戶51戶、122人,貧困戶29戶、76人,脫貧戶22戶、46人。”提起保豐村的具體情況,每一位駐村工作隊員都能脫口而出,因為這每一個數字的背後都是駐村工作隊員們用腳步丈量出來的。看似簡單的數字後是7個月的時間、450次走訪才精準識別出來的。去一次敲不開村民的家門,就去敲兩次、三次。隊員們在精準識別的同時還把扶貧政策帶到了千家萬戶。村民們也從開始對駐村工作隊的不理解到主動有事找工作隊協商,與駐村工作隊一起研究解決生産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共同打贏精準脫貧這場硬仗。

  幫助貧困家庭脫貧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只有抓産業扶貧項目,才是真正解決貧困戶脫貧的最佳途徑。工作隊在保豐村原有的蘆筍、紫蘇種植、郵政電子商務、大霞脫水蔬菜等項目的基礎基礎上,為他們出點子、找出路。

  駐村工作隊通過與大霞瓜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進行磋商,鼓勵貧困戶和村民共同發展庭院經濟。合作社在全村新吸納貧困戶社員12戶,要求各自在家小園種植“架豆王”豆角,收穫後合作社進行統一銷售,農民不需要跑市場,一年下來每戶能增收2000元。協調玉財紫蘇合作社與村民貧困戶簽訂紫蘇種植合同,帶動貧困戶脫貧,實現貧困戶每戶增收1500元以上。保豐村“寶生農電商”建立的交郵合作站作為保豐村的新興産業不被村民認可,但駐村工作隊員們卻認為這是未來農業銷售的一種重要渠

  道。通過與村兩委共同努力,幫助“寶生農電商”提升在網上宣傳的力度,現在“寶生農電商”精包裝農副産品的品質和信譽都得到了購買方的認可,而村民們也可以不出村就可以把農副産品銷往全國20多個省市,增加了村民和貧困戶的收入。

  每當看到村裏的生豬和家禽賣不出去、農産品滯銷,他們比村民還上火,不惜利用自己的信息資源,多次為貧困戶聯繫高價銷售家禽及生豬和山産品、為貧困戶和村致富帶頭人聯繫簽訂豆角供銷合同。為使村民的大豆能賣出好的價格,多次去寶泉嶺醬業為村民的大豆找銷路,並達成了供求協議。這些點滴之事,保豐村的村民們看在眼裏,記在了心上。

  提起駐村工作隊辦的好事,村民張大爺讚不絕口:“為村民辦戶口、辦房産證、協調低保、辦理殘疾證,很多都是我們想都不敢想的。首先我們不知道我們符合哪些政策條件,即使我們真的符合這些條件可以享受一些國家惠民政策,但是像我這種上歲數的人,都不知道去哪辦這些手續。幸虧村裏來了駐村工作隊,把黨的政策紅利送進了千家萬戶。”

  開展技能培訓也是村民們關心的實際問題,工作隊協調有勞動能力的村民去縣就業局參加月嫂、汽修、美容、廚師等培訓,請專家到村裏為村民進行種植、養殖培訓;積極與商場、飯店用工企業聯繫,現在已協調外出打工86人,其中貧困戶18人,人均增收4500元。

  談到精準扶貧工作,駐村工作隊的隊員們感慨萬千:“為了精準扶貧,我們付出了各方面的艱辛和努力,但我們同時也收穫了很多東西。這其中的快樂和人與人之間的真情是我們在縣裏工作所感受不到的。”據了解,2017年,在樺南扶貧辦的支持和孟家崗鎮政府的協調下,保豐村新建一棟600平方米暖棚,普通大棚30棟現均已完工,今年春季可以投入使用,可通過承包入股、去基地打工、年底分紅等多種形式促進農民增收,每戶每年可增收1500元,更加壯大了村集體的經濟實力,為村裏修橋補路提供了經濟保障,為2020年整村脫貧打下堅實基礎。(記者 紀世強)

編輯:呂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