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黑龍江省要有50%以上縣級公立醫院和政府辦基層醫療機構參與醫共體,2019年要有80%以上的縣級公立醫院和政府辦基層醫療機構參與醫共體,2020年所有縣級公立醫院和政府辦基層醫療機構全部參與醫共體建設,力爭90%的病人在縣域內就診。這是在日前召開的全省縣域醫共體建設推進會議上,黑龍江省衛生計生委明確提出加快落實的目標和任務。
黑龍江省衛生計生委要求,今年5月底前,黑龍江省各地出臺以政府名義下發的醫共體創建方案。各縣(市)原則上要組建1-3個醫共體,依託縣級醫院建立醫學影像、檢驗檢查(含心電)、病理診斷以及縣域遠程會診等四大醫技中心。根據醫共體內各級醫療機構功能定位,按照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原則,醫共體內各成員單位要明確雙向轉診服務流程,培養和引導居民養成“有序就醫、履約轉診”的習慣,逐步形成逐級轉診制度。為讓患者“少付費、省跑路”,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應在上級醫療指導下,可在本醫療機構進行手術或完成治療的病種目錄,以及縣級醫院下轉病種和康復期下轉病種清單。縣級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要根據自身的診療能力,確保盡力收治,不得輕易上轉,力爭90%的病人在縣域內就診。
黑龍江省衛生計生委明確,各地醫共體內牽頭醫院要充分發揮其技術輻射和龍頭帶動作用,通過臨床帶教、業務培訓、坐診巡診、選派管理人員、組建醫療小組等多種方式,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薄弱專業服務能力,做大做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縣級醫院普通門診應盡可能下沉到基層醫療機構,同時鼓勵條件具備的鄉鎮衛生院在收費不變的前提下,晉陞為二級醫院。鄉鎮衛生院要充分挖掘自身的潛力,在積極開展中醫藥服務的同時,條件具備的鄉鎮衛生院應全面恢復産科和外科一、二級手術,力爭在上級醫院專家指導下開展部分三級手術。縣級醫院要開展三級及部分四級手術,承擔45%以上的住院病人收治任務,力爭實現90%的住院病人在縣域內住院就診。
要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合理確定簽約服務工作目標,不要盲目追求籤約率,做到簽約一人、履約一人、做實一人;要優先做好老年人、孕産婦、兒童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等慢性病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務。落實“三個一批”要求,優先推進貧困人口簽約。做實做細簽約服務各項任務;要完善和落實收付費機制、考核激勵機制,調動家庭醫生團隊開展簽約服務的積極性。
黑龍江省衛生計生委強調,縣級醫院可實行醫共體內大型設備統一管理,共同使用。在統一質控標準、確保醫療安全前提下,醫共體內檢驗檢查結果互認,減少不必要的等待和重復檢查。制定人才優惠政策,鼓勵組建醫務人員1+1+1師徒關係(縣級牽頭醫院十鄉鎮衛生院十村衛生室)。鼓勵上級醫院醫生在基層醫療機構設立專家診室或工作室。探索實行慢性病防治首席專家制,由牽頭醫院選定重點慢性病防治專家,負責指導基層醫療機構慢病健康管理工作。
黑龍江省衛生計生委明確,應完善與醫共體相適應的績效工資政策,合理確定醫共體薪酬水準和績效工資總量,醫共體可自主調整基礎性和獎勵性績效工資比例,績效工資和獎勵重點要向關鍵和緊缺崗位、高風險和高強度崗位、高層次人才、業務骨幹和做出突出貢獻的醫務人員傾斜,向急需且專業人才短缺的專業傾斜,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同時建立並完善績效考核制度。黑龍江省衛計委將於年底對各地醫共體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考核,重點考核醫共體建設成效、技術輻射帶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上級醫院下轉病人等情況,同時加大基層診療量佔比、雙向轉診比例、家庭醫生簽約、居民健康改善等指標的比重。
據了解,截至2017年年底,黑龍江省已有53個醫共體掛牌運行,48個醫共體成立了理事會。截至目前,黑龍江省已有縣(市)醫院95個、基層醫療機構407個參與到了醫共體建設當中。(衣曉峰 記者 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