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人走路突然腿跛原是患上下肢動脈閉塞
生活報  2018-05-29 16:26:57

老人走路突然腿跛原是患上下肢動脈閉塞

  記者從哈市一院日前舉辦的下肢血管病變篩查義診活動上了解到,在參加篩查的80名患者中,年齡在50-80歲之間,近30人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病變,患病率達37.5%,10名患者存在嚴重的下肢動脈硬化疾病而需要入院,佔12.5%。醫生提醒:動脈硬化閉塞症發病年齡大多在50—70歲,男性病人比女性多見,多發病在三高、吸煙、肥胖人群。最早出現的症狀為患肢發涼、麻木、間歇性跛行,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早就醫。

  家住道裏區的舒大爺今年72歲,患有高血壓半年多,糖尿病史20餘年,雙下肢麻木疼痛3年。3個月前,他發現自己一走起路來,一側下肢就會出現酸脹不適感,以至於行走一段距離後,會因疼痛而不得不停下來休息;休息一段時間後,這種不適感又會漸漸消失,可以繼續走路。老人一直以為人老了,行動慢是正常現象,但經過周偉忠主任檢查,卻被確診為雙下肢動脈硬化閉塞。

  據哈市一院血管外科周偉忠主任介紹,很多老人缺乏對疾病的認識,常誤認為這是年老、腦血管病、腰腿痛、缺鈣等的表現而耽誤了自身治療。但事實上,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致殘率和病死率都很高,尤其是糖尿病合併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症的患者,病情發展快,程度重,一旦發生,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

  “患肢要注意保溫,足部發涼時,不可貿然用暖水袋暖腳或用熱水泡腳,因為這樣會加重下肢缺血,使病情加重。一旦患上這種疾病,可以通過藥物治療、支架植入介入手術等方法治療。”周偉忠主任説。因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往往涉及腦、心、腎等重要器官的動脈供血,預防顯得尤為重要。在飲食上,人到中年應避免經常進食過多動物性脂肪及膽固醇,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飲食宜清淡。(記者 霍營)

編輯:呂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