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肇源縣結合縣情實際,在運用PPP模式上大膽嘗試、做足文章,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重點民生項目建設,有效緩解了民生項目政府投入不足問題。日前,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督查激勵通報,對2017年落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有關政策真抓實幹、取得明顯成效的地區予以督查激勵。其中,全國27個市、縣(區)因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工作有力、社會資本參與程度較高獲此殊榮,我省肇源縣名列其中,不僅受到資金獎勵,同時在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PPP項目前期工作專項補助時給予優先傾斜和支持。
2016年以來,肇源縣搶抓國家政策機遇,積極轉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單純由財政投資的傳統思維,主動尋求社會資本合作。成立PPP工作領導小組,多次召開推進會議和業務培訓會議,在全縣形成共識,徹底改變了以往幹部群眾對PPP模式不知道、不相信、不看好的“三不”局面。在全省率先開通PPP網絡信息平臺,對全縣PPP項目信息及工作動態公開發佈,主動對接社會資本,廣泛開展招商引資,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引進在PPP領域經驗豐富、資質良好的大型優質企業,成功促成PPP項目相繼落地建設。運用PPP模式,肇源縣把發展民生、改善群眾生活的項目作為首選,重點推進“引嫩入肇”城鎮供水、農村公路和文博體綜合場館三個項目。其中,“引嫩入肇”城鎮供水和文博體綜合場館項目被評為財政部第四批PPP示範項目。隨著城市快速發展,肇源縣城用水量不斷增長,每逢用水高峰,縣城居民家庭常出現斷水問題,而臨近的松嫩兩江卻無法讓群眾“解渴”。為此,肇源縣啟動建設“引嫩入肇”城鎮供水PPP項目,引無污染的嫩江水入城,極大提升城市供水能力,滿足未來城市發展用水需求。該項目總投資3.07億元,目前已完成凈水間、活性炭濾池等工程基礎建設,鋪設管線12.4公里,完成投資7000多萬元。肇源縣部分通鄉、通村公路超期服役,路面破損嚴重、路面狹窄、交通不便,制約了農村經濟社會快速發展。2017年,肇源縣引進社會資本3.7億元,建設農村公路312.8公里,當年即建成通車309公里,今年7月前將全部完工。隨著農村公路建設全面提檔提速,更多的肇源大米、小米、水産品、果蔬等優質農産品將一路順暢走向更為廣闊的市場。文博體綜合場館項目總投資10.4億元,其中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龍江劇藝術中心、廣播電視臺業務用房項目基本完成主體框架建設,年底將建成交工;全民健身活動中心、運動員宿舍項目即將開工建設。該項目“七館合一”,涵蓋圖書閱覽、展覽展出、健身娛樂、文藝表演等多項功能,將極大豐富城鄉群眾文體生活。(李宏玉記者李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