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前的訂單量來看,我們明年得擴大生産了”王洪作為哈爾濱艾諾衛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嘗到了科技給他帶來的“甜頭兒”,目前正謀劃著公司明年的發展,準備將企業做大做強。
2018年院士龍江行期間,院士們在七0三所考察。東北網記者 孫英鑫 攝
“去年3月,我們與中國工程院印遇龍院士的科研團隊達成合作,在我們企業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將研發的益生菌培養技術,應用於實踐並進行生産推廣”王洪説,一般的益生菌在10℃就處於休眠狀態,在60℃以上就死亡了,但印遇龍院士的科研團隊為企業研發的益生菌,可以做到零下40℃和高溫100℃還在工作,適應北方的溫度環境,解決了耐高低溫問題。
王洪表示,目前企業生産的高科技微生物益生菌産品,主要應用於農業有機種植、生態養殖和廢棄物處理。在廢棄物處理方面,正好解決了秸稈焚燒和養殖場動物糞便等問題,通過在秸稈和動物糞便中添加益生菌,把這些廢料變為肥料,還田以後可以改善土壤環境,緩解土地板結。據了解,應用此項技術一噸秸稈可出700公斤左右肥料,並且在秸稈轉化為肥料的過程中可産生90℃左右的熱量,可用於房屋供暖。
合作社正在用益生菌技術將秸稈變為肥料。資料圖
近年來,我省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化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在轉方式、調結構、穩增長過程中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一項項高精尖的科技成果,實實在在的讓企業獲得了大收益。中國工程院楊寶峰院士團隊的一項防止術後粘連的三類醫療器械“粘復康凝膠”專利成果,已與葵花藥業重慶分部合作,産品量産後,保守預估年銷售額可破億元。
據了解,院士龍江行是我省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13年合作創建的一個高端品牌活動,在全國院士中有很強的影響力。每次活動都聚焦我省一個重點産業發展方向,邀請院士開展高端諮詢,把脈問診。2011年院士龍江行暨石墨産業發展論壇,9位院士聯名向國家提出在黑龍江省建立國家高新石墨産品開發、産業化與交易基地(國際石墨谷)的建議,“高純石墨材料開發及其典型應用”項目獲得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立項,項目總投資為1.34億元,極大地推動了我省石墨産業的科技創新發展。2012年,15位院士向國家提出8個方面建議,推動國家將我省“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納入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管理。
截至目前,我省與中國工程院共同舉辦院士龍江行活動14次,院士通過實地考察、學術報告會、諮詢座談會等形式,參與到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決策、重大項目的研究和諮詢中來,為我省重點産業發展助力,先後在石墨産業、裝備製造、現代農業等領域得到了國家的重視和支持,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記者 孫英鑫 唐繼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