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星火一次變電所:聚是一團火 散是滿天星
黑龍江日報  2018-06-29 16:53:36

  中國石油集團電能有限公司供電公司星火一次變電所巨大監視器上的數字顯示:6月25日,實現安全運行13334天。這意味著,這個1981年12月22日投入運行的變電所在37年的時間裏,轄區內的油井從未發生供電事故,為共和國經濟騰飛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安全生産的記錄每天都被超越。超越的力量來自於他們堅強有力的黨組織。在星火一次變電所黨支部的帶領下,在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鼓舞下,全所迸發出無比的幹勁,忘我奉獻,踐行著星火人保障原油生産零事故的誓言。

  一脈相承,一根扁擔挑起責任與擔當

  星火一次變電所接帶33000多口油水井的大慶油田中北部原油主産區26座無人值守變電所,負擔大慶油田年供電量的40.95%,可謂重擔在肩。

  在這裡,黨員幹部責無旁貸挑起責任的重擔。浦秀雙是第11任黨支部書記,回憶起剛當上書記,在交接時從老書記手裏接過“交接三件寶”,他感到手中的東西無比沉重。

  交接儀式上,老書記還會講起一根扁擔的故事。建所初期,由於所在地星火村地勢低窪,夏季十澇九淹,星火開關場積水很深,嚴重威脅著電網設備的安全運行。1982年春天開始,星火的創業者連續3年開展轟轟烈烈的人拉肩扛抬土墊開關場的會戰。黨支部號召黨員幹部率先垂范,工人抬一筐,他們就擔兩筐,扁擔壓折了,就換一根粗杠子,沒有條件創造條件,硬是把3200平方米的開關場墊高了30釐米。從此,記錄了創業艱難的扁擔代代相傳,成了黨員率先垂范的象徵。

  在星火一次變電所,黨支部的班子成員要24小時對工作負責,八小時之外身不在崗心在崗。全所70個員工中,26名黨員、8名入黨積極分子都在各個崗位上挑大梁,在他們的帶動下,比工作比奉獻成為共同的價值觀。

  堅持不懈,黨支部成為戰鬥堡壘

  走進星火一次變電所的工區,大門處“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幾個大字格外引人注目。所長李衛星對此深有感觸:“工作有激情,人人是火種,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這四句話已經成為星火精神的核心所在,深深刻進每一位員工的內心。

  去年以來,主動適應從嚴治黨的新常態,從嚴肅組織生活做起,把“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融入“三會一課”,總結出“學、做、改、幹”四字訣。在學上,創新“微型黨課大家講”等方式,通過人人講黨課,提高黨性修養。借鑒世界咖啡的會議模式,以“星火咖啡大家談”的形式開展大討論,引導黨員傳承優良傳統,錘鍊思想作風,投身工作實際。星火黨支部“兩學一做”的經驗做法也被省委評為先進集體典型。

  保先爭優,思想建設為生産保駕護航

  星火人自己創造培育了崗位價值觀,並且非常形象地與工作做了有機結合,那就是:嚴細成風的“塞尺精神”、自覺加壓的“風扇作風”、團結和諧的“線圈原則”、主動補臺的“電容品格”。

  變電所異地新建投産,工程接近尾聲,黨員李龍受命擔起驗收的責任。他利用施工單位休息時間,帶著值班長用0.05毫米的塞尺,對3米多高、48組、144個觸頭的刀閘接點逐一進行檢查驗收。他們每驗收一遍,爬上爬下48次,共檢查3遍,督促施工單位整改3遍,使異地新建的變電所被評為油田公司優質工程,投産至今未出現接點過熱現象,為安全運行打下堅實基礎。

  靠著“一人如百人、百人如一人”的精神,星火一次變電所先後獲得中央企業學習型紅旗班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基層建設“千隊示範工程”示範單位、全省“創業、創新、創優”先進基層黨組織等各類榮譽241項,並被授予中國石油百面紅旗單位光榮稱號。(記者 蒙輝)

編輯:呂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