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龍江省自然保護區內礦業權清理及處置三年內全部完成
東北網  2018-07-04 13:41:59

  近日,黑龍江省政府出臺了《黑龍江省各類自然保護區內礦業權退出處置方案》,明確提出全面清理自然保護區內礦業權,停止礦産資源勘查開發活動,建立健全礦業權退出補償機制,依法分類處置,力爭用3年時間,實現全省自然保護區內礦業權全面穩妥退出。

  自2017年7月以來,按照國家相關規定採取多項措施,黑龍江省在全省範圍內全面開展了48個國家級、76個省級保護區內礦業權專項清理工作。省政府高度重視,召開專題會議推進部署。省國土廳立即做出保護區內礦業權停止勘查開採、到期不再延續、保護區內不再新設礦業權的決定,第一時間成立了領導小組,建立了國土、財政、環保、林業、水利、森工等部門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全面啟動保護區內礦業權專項清理工作。積極主動與國土部、省政府請示彙報,與省環保廳、林業廳、森工總局、大興安嶺行署等單位溝通協調,通過礦業權管理信息系統核查,基本查明瞭全省各類自然保護區內的礦業權情況。主要遵循政府主導、部門聯動,保護生態、應退的退,實事求是、分類處置,保障權益、合理補償的原則,要在三年的時間內完成對全省礦業權進行全面清理、有序退出、合理補償三項任務。

  省國土廳下發了全省自然保護區內礦業權清理工作方案,與省環保廳聯合發佈了全省自然保護區內礦業權處置方案,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黑龍江省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問題整改總體方案》(黑政辦規〔2018〕3號),等相關文件,對保護區內礦業權分類處置提出明確意見。

  根據清理實際,參照國家、相關省(區)經驗做法,黑龍江省方案提出三種處置方式:一是自行廢止。勘查許可證、採礦許可證有效期屆滿前未依法辦理延續登記手續的,由登記管理機關納入已自行廢止礦業權名單,予以登出並向社會公告。二是變更避讓。部分與自然保護區重疊,且礦業權人申請保留的礦業權,須扣除重疊部分後,由礦業權人向登記機關申請辦理變更登記手續。三是整體登出。未採取自行廢止、避讓變更方式進行處置的保護區內礦業權,以及礦業權人自願放棄、申請登出的,不具備延續條件,或不具備進一步勘查開採價值的礦業權,採取整體登出方式進行處置。

  按照“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各市(地)、縣(市)政府是退出補償的實施主體和責任主體,對通過環境恢復治理審核驗收的,按照協議兌付補償。

  本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礦業權清理做到了全覆蓋,對國土部及相關部門提供的各類保護區坐標認真核查,對礦業權與保護區不同程度重疊的,均已通過簽訂退出協議、公告登出(廢止)、調整範圍避讓等途徑依法進行了分類處置。

  下一步將按照國家自然保護區內礦業權清理工作要求,根據《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黑龍江省各類自然保護區內礦業權退出及處置方案〉的通知》(黑政辦規〔2018〕31號)精神,部署和指導全省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做好保護區內礦業權退出補償工作。2020年前完成國家級、省級保護區礦業權退出補償工作,確保新設礦權不再進入各類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依法退出的礦業權將作為政府掌控資源儲備。(孫佳岩 記者 霍梟涵)

編輯:呂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