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綏棱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百姓幸福指數
黑龍江日報  2018-07-19 11:18:25

  夏至之日,萬物並秀。近一段時期以來,黑龍江省綏棱重點國有林管理局深入實施的“一十百千萬”文化品牌工程在林區生機盎然、芳菲盡放,將底蘊深厚的“山型文化”、時代精神廣泛傳播,在全局涌動著文化藝術的熱潮。

  百姓共享文化盛宴

  綏棱局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中進行無愧於時代的文藝創造”這一宗旨,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相統一,加強現實題材創作,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倡導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培育出了一大批高水準創作人才。截至目前,各類文藝協會20多個,文藝人才200多人,每年舉辦專場和各類演出20多場。

  一場場文化盛宴,得益於十年如一日實施的“一十百千萬”文化品牌工程,各單位自編自演的節目,不但能把各單位的綠色産業亮點展現出來,還能與時俱進謳歌黨的十八大以來林區的新變化,更能讓林區百姓享受到改革開放以來的成果。

  歌曲《龍的傳人》、快板《説説林區新變化》、舞蹈《鵝、鵝、鵝》、相聲《這十年》,這些喜聞樂見的文化節目,滿足了百姓的多樣需求,得到了廣大觀眾的好評,也讓林區職工群眾享受到了“家門口”的文化盛宴。

  職工群眾每次看完廣場文藝演出,都滿懷欣喜地説:“一場場文藝演出的設計,一個個精彩節目的編排,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實實在在的事啊,讓人情不自禁地感動,這就是藝術的魅力!”

  社會正能量傳播之旅

  “在推進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上,我們始終堅持全民行動、幹部帶頭,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把無形‘軟功夫’轉化為人們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成為推動發展的‘利器’。”綏棱局文化局副局長張宇向記者介紹説。

  綏棱局廣場文化系列活動的舞臺上,獨唱《共圓中國夢》、相聲《文明禮貌》等一系列節目通過不同形式的演出,向林區職工群眾傳達黨的十九大精神、傳遞社會正能量。

  綏棱局始終堅持樹立高度文化自信,高揚文化旗幟,堅守文化立場,彰顯文化優勢,以文化的自信建設自信的文化,凝聚實現綏棱林區全面振興發展的精神力量。在今年“廣場文化之夏”文藝演出中,讓人們難忘的開場舞《喜從天降龍鳳呈祥》就是由躍進林場科室人員編演的。這個節目既展現了林區基層的文化成果和廣大幹部在改革的關鍵期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也如春風化雨般,在廣大職工群眾心目中播撒正能量,激發了他們珍愛生活、投身改革、勇於奉獻擔當的熱情與激情。

  在廣場演出中,建興經營所表演的魔術環節中,當演員們走進觀眾中間,與大家一起互動時,現場歡聲笑語不斷。職工於洋還成為了魔術助演,他興奮地説:“我親手剪斷的手絹又在我眼前變得完整無缺了,太好玩兒了。”

  最新文化成果的梳理沉澱

  綏棱局深入實施“一十百千萬”文化品牌工程匯聚了全局藝術創作的最新成果,是廣大林區文化工作者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工作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森工總局黨委、總局決策部署工作要求,推動文化藝術繁榮發展的一次生動實踐。

  為不斷促進文化建設與林區發展的深度融合,讓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更加彰顯,年初以來,綏棱局深入實施“文化+”工程,繼續將林區各類産品賦予文化內涵,注入文化元素,貼上文化標簽,全力打造出獨具個性和特質的文化業態、文化品牌。同時加大對林區道德模範、林區楷模、最美人物、身邊好人等人物的評選、挖掘和宣傳,推出一批轉型發展、崇德向善的典型群體。

  現在,林區人物質生活都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對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期待。“林區人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就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張宇説。(田力偉 記者 馬一梅 趙輝)

編輯:呂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