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子“拉肚”半年 一查竟是結腸癌晚期
生活報  2018-07-23 14:45:00

  原標題:“拉肚”半年一查竟是結腸癌晚期

  在消化道惡性腫瘤中,結直腸癌雖然不如胃癌、肝癌的“名氣大”,但其發病率已經位居惡性腫瘤的第3位,而且患病人數逐年升高,呈現出明顯的年輕化的趨勢,四五十歲的患者已不少見。雖然目前結直腸癌的病因還不是很明確,但患者的逐年增多和年輕化與人們“兩高一低”飲食方式和久坐不動有著密切的關係。專家提醒,預防結直腸癌,除了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外,還要定期體檢,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每天排便四五次一查竟是結腸癌晚期

  22歲男青年小董身體一直很健康,但3年前,他發現自己總想排便,起初是一天一兩次,後來漸漸發展到一天四五次,而且大便越來越不成形。到當地醫院檢查,醫生告訴他有些腸炎,問題不大,消消炎就好了。可是消炎藥吃了不少,大便次數依然沒有減少,這樣持續了半年多,直到小董開始肚子疼,家人才意識到嚴重性,於是來到哈醫大二院就診。經過腸鏡檢查,醫生在他的升結腸部位發現一個腫物,被確診為結腸癌,已經是晚期。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腫瘤內科徐玉清主任告訴説,結直腸癌多以60歲以上人居多,小董是他接診過的年紀最小的結腸癌患者。醫生詢問得知,小董平日的生活習慣很不健康,幾乎是無肉不歡,而且特別愛吃燒烤,除了學習,空閒時就在上網玩遊戲,幾乎從不運動。由於就醫時間過晚,雖然一直堅持治療,但術後不到一年,小董的癌症還是復發了,腫瘤已轉移到盆腔,目前仍在治療當中。

  40歲以上的人應每1-2年查一次腸鏡

  由於結直腸癌的早期常常會有大便次數、性狀上的改變,所以當身體出現異常症狀時一定要及早到醫院檢查。徐主任説,結直腸癌的檢查有直腸指檢、潛血試驗、結直腸鏡檢查等,一般來説,40歲以上人群應每1-2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50歲以上有不良生活習慣的、長期慢性炎症的等高危人群應每年做一次檢查,有家族遺傳史的最好每半年檢查一次。

  今年,黑龍江省將包括治療結直腸癌、乳腺癌、肺癌在內的多種靶向藥納入了醫保,過去昂貴的進口抗癌藥大幅度降價的同時,還能夠醫保報銷,患者的就醫負擔大大減輕。以治療晚期轉移性結直腸癌的靶向藥貝伐珠單抗為例,原來要5300元一支,降價後1900多元一支,而且醫保還能報銷大部分,患者的就醫負擔大大減輕,越來越多的結直腸癌患者能夠用得起“救命藥”。

  結直腸癌相關因素

  雖然目前結直腸癌的病因還不是很明確,但醫學研究發現其和環境、遺傳、生活方式、心理因素、長期慢性炎症刺激等密切相關。

  1、高脂高熱飲食攝入多,高纖維飲食攝入少。

  2、運動不足。

  3、一定的遺傳因素,例如家族性多發息肉人群發生結直腸癌的幾率要比沒有的高出許多,林奇綜合徵的人群也是結直腸的高危人群。

  4、長期精神壓力大、情緒緊張,也會抑制人體的免疫功能,導致機體免疫力降低,不能及時發現和清除體內突變的細胞,從而埋下隱患。

  結直腸癌早期信號

  1、大便習慣的改變,大便次數增多,便意很頻,總想去衛生間,但有時卻沒有排便。

  2、大便性狀改變,稀便,稀水便,粘液便,有時便中帶血,血跡往往混合在大便當中。

  3、大便節律改變,有時會出現腹瀉,或便秘,或腹瀉/便秘交替。

  4、不明原因的輕度貧血。

  5、腹痛。

  (記者 霍營)

編輯:呂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