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十三棟大棚開啟“藥菜”混搭新模式
佳木斯日報  2018-07-24 10:27:39

  原標題:豐年村五十三棟大棚開啟“藥菜”混搭新模式

  五十三棟大棚開啟“藥菜”混搭新模式

  蔬菜大棚村村有,種植品種各不同。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川縣創業鄉豐年村利用53棟蔬菜大棚發展立體生物藥材種植,上層種鐵皮石斛,下層種香菇,走出一條“藥菜”混搭特色農業脫貧新路徑。

  2016年,豐年村爭取到“南藥北引”立體種植的黑龍江省扶貧項目,省裏投資800萬元,縣政府投資200萬元,共計投入1000萬元,村內投入土地,由縣扶貧辦承建,産權歸村集體所有。項目交付使用後,採用市場化運作的方式,以每年40萬元的租金承租給樺川縣利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全鄉433名貧困戶足不出戶就能分到紅利。

  “這40萬元的租金,村集體留8萬元用於扶貧公益事業,其餘32萬元為貧困戶進行分紅。豐年村65戶貧困戶每人可分1000元,創業鄉368名建檔立卡特困群體平均每戶可分467元。同時我們和企業簽合同,企業一切勞動用工均以豐年村和創業鄉村民為主,僅此一項還可帶動長期勞動力75人,每人每年至少賺取2萬元;短期勞動力600人左右,每人可增收4000元。”豐年村支部書記吳憲文跟記者算起了經濟賬。

  樺川縣利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穆少連介紹,該項目共有53棟大棚,其中:48棟冷棚是純香菇種植,5棟暖棚是鐵皮石斛和香菇立體種植。鐵皮石斛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民間稱為“救命仙草”“植物黃金”,被國際藥用植物界稱為“藥界大熊貓”。鐵皮石斛渾身是寶,石斛莖每公斤價格350元左右,鮮花每公斤價格4800元左右,葉片每公斤價格3000元左右。按照每棟大棚8萬株秧苗計算,每棟大棚年收益能達到15萬元。為了讓鐵皮石斛能夠更好地生長,工作人員在離地面1.2米高的位置搭上了簡易苗床,苗床下的空余土地擺放菌袋種植香菇。

  “選擇鐵皮石斛和香菇‘混搭’種植的原因是因為石斛需要通風好、採光好、不黏土的特殊生長環境,而香菇不喜歡陽光,喜歡潮濕的生長環境,石斛在上層為香菇擋住陽光,給石斛灌溉的水滲下來被香菇吸收還能為香菇增加營養,兩者之間實現互補。同時香菇的經濟效益也相當可觀,每棟大棚能達到6萬元,1棟暖棚的年收益能頂4棟冷棚。在東北藥材與香菇立體種植的模式我們是第一家。”穆少連説。

  今年,穆少連打算帶領福建的技術團隊在樺川大展拳腳,擴大鐵皮石斛的種植規模,省去中間商回收環節,直接和藥廠對接,提高效益。目前,這個公司正在和哈爾濱制藥六廠、葵花藥業洽談中。(記者 紀世強 焦勇)

編輯:呂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