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熱電聯産鋪就效益之路
熱電聯産被列為國家節能減排重要技術之一,華能伊春熱電從建設之初就瞄準了這一重要技術,並走上了熱電聯産的效益之路。華能伊春熱電有限公司于2012年7月開工建設,歷時3年,總投資30億元,建設有兩台超臨界燃煤供熱機組,年發電量可達35億千瓦時,達産後預計年産值10億元。電廠採取“上大壓小”方式建設,替代了伊春市中心城區3座地方小電廠和200多個分散的小鍋爐,可為東北電網提供充足電能,併為伊春市中心城區用戶提供優質的供暖服務。2015年12月22日零時整,華能伊春熱電有限公司集控室內掌聲雷動,二號機組168小時試運營一次成功!這標誌著華能伊春熱電一期兩台35萬千瓦級熱電聯産機組全部投入運行,也意味著東北地區首家實現全部機組超低排放的燃煤電廠誕生。機組空氣污染物排放、供電煤耗、綜合廠用電率等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均達到或優於設計值,屬於國內領先水準。華能伊春熱電建成投産,不僅對伊春市節能減排、結構調整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還將會對翠巒工業園項目的建設提供電力及蒸汽優勢,助力伊春繼續拉長産業鏈條,構築高新區經濟發展新動能。公司在穩步發展的基礎上,積極拓展盈利渠道,為伊春生態經濟開發區供蒸汽、為中心城區供熱水等項目正式投入商業運營。行銷部充分發揮職能,牽頭與開發區3家企業簽訂蒸汽購銷合同,2017年,供汽量完成4.1萬噸,實現銷售收入866萬元。目前,華能伊春熱電廠經過一系列優化,多項設計成果達到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準,工程佔地面積、供電煤耗等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均優於全國同類型機組。通過對總平面的優化,主廠區佔地面積比常規項目節約用地三分之一;生産用水為城市中水,取得了“多水合一”的水務中心等17項優化設計成果。這些創新成果讓華能伊春熱電廠創造了機組平均負荷率101.2%,生産供電煤耗295.6克/千瓦時,廠用電率4.7%的國內同類型經濟、技術指標最優水準。據介紹,華能伊春熱電工程共獲得國家級獎項19項、省部級獎項6項。多項設計為國內、國際首創,其中煤倉間採用世界首創的聯合式中間煤倉佈局,獲得國家專利,成為華能集團350MW超臨界供熱機組設計典範。2014年,伊春熱電獲得黑龍江省五一勞動獎狀,2016年伊春熱電運行部被中國總工會評為全國工人先鋒號;2017-2018年度中國安裝工程(安裝之星)優質獎,全年共獲得國家級獎項二項,省部級獎項七項。
2017年,面對黑龍江省內電力市場競爭加劇、燃料供應緊張、煤價大幅上漲等困難和挑戰,華能伊春熱電廠取得了耀眼的成績,利潤指標連續突破,最終盈利904萬元。公司經營績效實現發電量26.46億千瓦時,同比增加3.5億千瓦時,完成年度計劃的104.78%;機組利用小時累計完成3779.55小時;廠用電率4.27%,同比降低0.16%;公司2017年供電煤耗完成277.1克/千瓦時,同比降低10.97克/千瓦時,節約煤炭採購成本3890余萬元。公司在創新發展的同時,積極挖掘內部潛力,不斷提高經營績效,擴大電蓄熱項目正式投入運營,利用電蓄熱裝置,運行部精心調整,在低負荷調峰和供熱指標中尋找最佳平衡點,全年總調峰電量1.92億千瓦時,獲輔助調峰服務收入1.2億元,為公司創造利潤1800萬元。公司領導班子切實加強安全管理,扛起責任,形成上下一心,齊抓共管,攻堅克難的安全生産良好局面。安監部嚴查兩票和設備隱患缺陷,定期組織開展危化品、重大危險源、燃料專項、防火防爆等多項專項安全檢查。全年累計檢查“兩票三制”執行情況203次,查處違章28次,安全培訓20次,現場安全抽考、約談28次,處罰公司及外委單位39人次、處罰金額4萬餘元;同時,利用微信平臺實現安全生産管理全覆蓋,安全管理人員通過微信群及時發佈作業信息,傳達上級指令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