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孝星”大賽 “扶”起脫貧之志
哈爾濱日報  2018-07-30 15:01:58

  近日,一場“孝星”評選大賽攪熱了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延壽縣延河鎮團山村,成為村民茶余飯後談論的焦點。大賽不但弘揚了優良家風,駐村扶貧隊更借助“孝星”評選將孝道融入到精準扶貧過程中,將物質幫扶與精神幫扶緊密結合起來。

  “孝星”出爐   村民豎起大拇指7月25日9時,團山村村部廣場上人頭攢動。團山村首屆“政研杯”孝星大賽塵埃落定,評選結果當場公佈,8名“孝星”新鮮出爐。他們的照片和事跡被立刻展示在廣場一側的宣傳欄裏。“都是鄰裡鄉親的,真得向人家學習,找找差距,好好孝順我的老媽!”村民李成亮説。“人的名、樹的影,人家平時做到了,大家都看在眼裏,不服不行。”村民徐麗説。圍在宣傳欄前,看著8名“孝星”的事跡,村民紛紛豎起大拇指,有熟悉他們的鄰裡甚至眼眶泛紅。

  在村民馬松傑家,她剛扶著婆婆在院裏遛完彎兒,時間接近中午,她沒工夫休息,一頭鑽進廚房做午飯,忙得腳打後腦勺。在團山村,説起“小棉襖”,人們都會對村中的好媳婦馬松傑豎起大拇指。這個52歲的農村婦女一天做五六頓飯,不但要照顧患有冠心病、關節炎的婆婆,還要伺候因病沒有成家、無兒無女的大伯哥,更要經管著還沒上小學的孫子。“人心都是肉長的,既然嫁進來就是一家人,我能看著患病的婆婆和哥哥不管嗎?”馬松傑説,一般在農村,年過五十已經到了兒孫滿堂、膝下承歡的歲數,而她因為親人患病、丈夫外出打工,成了家裏的頂梁柱。“雖然很累,但也挺滿足,我們婆媳沒有紅過臉,大伯哥看我太累,也好多次張羅過要分家,這就是親情吧。”剛説到這,突然想起婆婆中午的藥沒吃,馬松傑趕緊跑出廚房,給婆婆倒水、喂藥。

  在村民宋躍臣家,宋躍臣正在收拾瓦匠的工具。“村裏有一戶要收拾新房,本來找的是村裏其他的瓦匠,但知道我閒著,人家就把活兒讓給了我,讓我多賺點錢。”宋躍臣説,知道自己不容易,鄰裡鄉親支持幫襯他很多。“啥星不星的,孝順不是應該的嗎。”宋躍臣嘴裏説的好像滿不在乎,但記者看到“孝星”的獎牌被他擺在了屋裏最顯眼的位置。宋躍臣和愛人結婚後原本生活在尚志市,小日子溫馨甜蜜,可婚後第三年,岳父檢查出糖尿病、高血壓,岳母也患上了冠心病,他主動提出和岳父母一起生活。面對著體弱的老人、幼小的孩子和地少人多的實際情況,他不得不四處奔波作瓦匠活貼補家用。“作為男人,家裏的擔子就得扛起來,誰都有老的一天,我也得給孩子打個樣。”宋躍臣説,黨的扶貧政策越來越好,他感覺日子並不苦,反而很有奔頭。王海清多年來一直獨自一人擔起照顧老母親的重任,唯一的獨生子還送去參軍;郭樹華和公婆生活在一起23年,從來沒有“紅過臉”、沒有發生過一次爭吵,有事一塊商量,把兩個孩子都培養成了大學生……“這幾位孝星,他們就在村裏,就生活在我們身邊,默默傳承孝道,令人尊敬。”團山村黨支部書記邱文獻説。 (記者 郝欣)

編輯:呂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