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一家人民公社在雙城成立,定名“聯興”,取“聯合團結,興旺發達”之意。撤社建鄉、撤鄉設鎮,改革開放40年來,“聯興”名字中的美好寓意一步步化為現實。
如今,作為經濟強鎮、哈南重鎮,聯興鎮農民人均年收入近2萬元,財政收入連續10年突破千萬元大關,更頂著哈爾濱市農村經濟綜合發展先進鄉鎮、哈爾濱市平安示範鄉鎮、省級文明鄉鎮等諸多光環。
借東風 建園區 招商引企結碩果
距雙城城區11公里、距雙城高鐵站15公里、距哈爾濱市市區40公里、距哈爾濱市太平國際機場35公里就是哈爾濱聯興鎮。
筆直的街道,高大的廠房,穿梭的車流,聯興鎮給人的第一印像是一座現代工業新城。“這裡是咱聯興人引以為傲的聯興産業園。”聯興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張晶東説。
市級、區級産業園區有如此規模並不稀奇,但一個鄉鎮能擁有設施完備的産業園並不多見。
“當苦日子遇上了改革開放,才催生出了現在的聯興産業園。”張晶東介紹,歷史上聯興人祖祖輩輩始終過的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耕生活,在如今的8個行政村中,有7個都是清朝嘉慶年間的八旗子弟回鄉墾荒後建立的。
“聯興撤鄉設鎮之初,全鎮財政收入不到10萬元。只會種地、只認種地,讓聯興鎮百姓的日子過得不富裕。”張晶東説,在雙城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聯興人借改革開放的東風大膽改變。
怎麼變?聯興鎮突出的區位優勢自然成了最好的切入點。地處哈南重要交通節點,鎮內有雙青、雙五、雙週3條地方公路,“同三”高速公路穿鎮而過,出入口就設在鎮內,這是招商引資的最大優勢。
2010年,以“同三”高速公路為圓心,一座佔地4.75平方公里的産業園拔地而起。園區交通四通八達,向南可吸納長春、瀋陽、大連客商,向北可承載哈、大、齊退城進郊企業,發展潛力巨大。
走在園區物流龍頭企業龍港物流有限責任公司的院內,整裝待命的大型箱式貨車、大型牽引車、環保能源車組成令人震撼的車陣;邁進2萬平方米的倉儲倉庫,兩層樓高的倉儲貨架整齊列隊,一眼望不到頭。作為雀巢(中國)的戰略合作夥伴,這家物流企業承擔著雀巢産品黑吉遼蒙三省一區的全部配送業務。強大的實力,讓企業獲評“最受歡迎中國食品物流企業50強”。
這邊車水馬龍,那邊生産線正忙。2012年落戶園區的哈爾濱恒利玻璃製品有限公司日産啤酒瓶59萬個、年産啤酒瓶2億多個。機器轟鳴間,一排排酒瓶高溫定型後裝箱出廠,將灌裝百威、雪花等啤酒端上市民餐桌。這些酒瓶換來的是1.8億元的産值、3000萬元的利潤。
這樣的利稅大戶在聯興産業園內有20多家,總投資額超過30億元。
富起來的不光是鎮財政,聯興百姓的生活也隨著産業園崛起而發生改變。
拿著土地流轉租金,安強村村民徐力考了叉車操作資格證,走進龍港物流成為叉車員,每月工資6000多元。“原來村裏人只守著田地過日子,現在有的成為玻璃廠技師,有的成為加工廠的高級車工,還有的像我一樣開貨車、叉車。我原來握鋤頭的手現在握著方向盤,改革開放讓我們越來越富裕,日子越來越有奔頭。”
重特色 各業興 村屯産業大開花
改革開放不僅要引進來,也要走出去。引進來的是人才、資金、項目,走出去的是形象、品牌、産品。
這就好比走路,邁開兩條腿才能走得快、走得穩。以産業園為核心招商引資是一條腿,“一村一品”發展村屯特色經濟,是聯興鎮走上富強之路的另一條腿。
聯興鎮安家村村民張建民最近接到了一通來自溫州的電話。“你家還在綁笤帚?太好了,我新經營了一家小商品批發城,正缺笤帚呢,先來1000把。”電話中,12年前曾在安家村買過笤帚的溫州客戶很詫異,偶爾翻出10年前的電話本,讓他在安家村解決了笤帚的貨源。
以不變應萬變,也是一種改變。把特色做到極致,就是一種品牌。
鎮裏、村裏發展了不少産業,嘗試過很多新東西,但聯興鎮人總結出一條規律:因地制宜路更好走。“發展産業不能脫離實際,不能看人家發展什麼你就發展什麼。”張晶東説。
如今在聯興鎮8個村如同八仙過海,各自有著各自致富“絕活”。興功村主打藍莓果示範園,興結村20畝蘋果採摘園名聲在外,安強村500畝有機馬鈴薯基地效益可觀,慶華村10萬隻規模的大鵝屠宰廠客戶不斷……發展潛力巨大的特色産業,為聯興鎮農村經濟注入了生機活力。
集體富 惠民生 村鎮建設添異彩
富裕,記在賬本上,揣在錢包裏。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富起來的村屯裏,有哪些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聯興人的日子過得咋樣?記者決定去村裏轉一轉、到屯裏走一走。
改變,來之不易。但改變不是目的。鄉鎮富強後,要讓改革開放的成果惠及全鎮居民。
“富起來,配套資金就不愁,國家撥款+鎮財政配套補貼,我們就有底氣為百姓修好路、種好樹。”張晶東介紹,2014年起,聯興鎮相繼融資3000多萬元,實現鎮村道路硬化率100%,村屯街巷路硬化率100%,街道邊溝硬化率100%,自來水入戶率100%。有線電視、電話、光纖全覆蓋;村活動室、活動廣場、農民之家實現全覆蓋;並在興農、興團拓建標準化示範街兩條;完成興農、興團兩個村整村亮化,其餘6個村主街道亮化。同時,聯興鎮持續加強村屯環境建設,打造溝清路凈樹綠花香美麗鄉村。全鎮所有村屯街道整潔、乾淨,所有巷路有花見綠。
“過去是錢不夠花、路不好走,現在是喝乾淨水、住寬敞房、走平坦路,過平安富裕的幸福生活,我們農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傍晚時分,興結村的廣場上,扭著秧歌的村民李桂芬的話道出了全鎮農民的美好憧憬。(郝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