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綏化海倫市特色扶貧産業成為脫貧良方
黑龍江日報  2018-08-06 13:39:17

  原標題:特色扶貧産業成為脫貧良方

  常言道,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海倫市百祥鎮百義村探索到脫貧的“密鑰”,貧窮解鎖,開闢出不一樣的天地。

  黑龍江省海倫市百祥鎮百義村不大,只有4個村民小組,有貧困戶72戶171人,但卻有著光伏發電、生物質燃料廠、養雞場、醬菜廠、米業公司、糧貿公司等6個扶貧産業,這些扶貧産業為百義村開出了“脫貧良方”,産業扶貧文章在這裡做得有聲有色。

  2017年,百義村黨總支書記邵丙順拿鑰匙打開村裏光伏發電項目現場的大門,敘説了為了村裏能上光伏項目,村民拆房子倒地方的故事。後來,百義村光伏項目從落地到並網發電僅用了17天時間。那次採訪的報道《小小百義村6家企業助脫貧》刊發在2017年11月23日的《黑龍江日報》。今年7月10日,記者再次走進百義村,看到在光伏發電項目場地,貧困戶張申正在打理種植在光伏發電設備下面空地的土豆秧。“我現在是脫貧戶了。”摘掉貧困戶的帽子,張申很自豪。同樣興奮的表情,記者在貧困戶王玉春臉上也捕捉到了。在王玉春家的墻上,《2018年貧困戶增收計劃表》清晰記錄著這一家的“明白賬”:大鵝養殖、生物質燃料廠分紅、光伏項目分紅、小菜園、務工、養豬……一項一項加起來,王玉春家年收入超過了4萬元。“我是超前脫貧,沒拖村裏的後腿。”63歲的王玉春用勤勞換來了自豪感。

  現如今,百義村的産業項目,從光伏發電項目到海倫市利陽生物質燃料有限公司,從黑龍江省建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蛋雞養殖場到綠蘿種植基地,百義村的産業項目正在穩步推進。

  邵丙順介紹説,百義村還有12戶貧困戶沒有脫貧,為了帶動這些貧困戶增收,經過市場調查和對接銷路,村裏發展起綠蘿栽培産業,這個産業吸納了10名貧困戶打工,還和哈爾濱一家企業簽訂了銷售合同,這個“綠”産業如今已嘗到甜頭。

  産業扶貧穩步推進,也給百義村帶來了勃勃生機。“我們村的‘幸福大院’硬體非常不錯,去年你們來的時候還沒有入住,現在已經住滿了。”邵丙順告訴記者,百義村的“幸福大院”佔地面積1435平方米,入住者中村裏的D級危房戶41戶,隨著“幸福大院”的落成,百義村村民的住房問題全部解決。

  村民楊殿雙和徐佔鳳夫妻二人對“幸福大院”的生活讚不絕口。“我們這房子有集中供暖,再也不像以前燒柴火冒煙的樣子了。鍋爐用的是村裏生産的生物質燃料,沒灰,乾淨。”楊景玉是無房戶,他在“幸福大院”的家收拾得乾乾淨淨。他對記者説,我們都是室內廁所,室外衛生還有專人打掃,在這裡住著省心舒心。邵丙順説,村裏專門為“幸福大院”設立了一個公益崗位,由一名貧困村民打掃衛生,增加了收入還維護了大院的環境。

  在百義村村部的黑板上,記錄著村黨支部特色黨建活動以及發展新黨員的情況。百義村如今呈現出的巨大變化,根源在於“內在變化”。抓黨建、促脫貧,黨員帶動,百義村黨員先鋒做出表率。為杜絕大操大辦等陋習,百義村制定了村規民約,成立了紅白喜事理事會,提倡移風易俗。通過舉辦籃球賽、秧歌賽,百義村村民的文化生活異彩紛呈。在百義村有一處兩層樓的活動場所,記者注意到這裡挂著“兒童快樂家園”和“婦女之家”兩塊牌子,文化書屋、書畫室、音樂室、兒童活動室,這裡已經成為村民茶余飯後喜歡來的場所。

  9個月的時間裏,百義村的貧困戶從72戶減少到12戶。每一個貧困戶的脫貧故事,背後是村民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夜幕降臨,村裏有路燈照明,猶如星光灑落鄉間,美好、祥和,百義村呈現著美麗的景色。(記者 董新英)

編輯:呂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