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連環湖鎮南崗村,旅遊扶貧項目嘎日迪島景區于7月28日開園。身處煙波浩渺的西葫蘆湖畔,近處是銀沙細軟的湖岸沙灘、芬芳浪漫花海和綠樹成蔭的野營基地,縣旅遊局局長吉寶亭難掩喜悅之情:“這個總面積20多萬平方米的景區是黑龍江省旅遊委精準扶貧項目和省級鄉村旅遊示範點,是黑龍江省為數不多的天然沙灘野外浴場。開園剛兩天,每天就有幾百名遊客前來搭帳篷、嬉水、燒烤、日光浴。”
2017年6月,作為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的許連弟和隊員龐春勇、侯偉明來到南崗村駐村。如何發揮黑龍江省旅遊委的行業資源優勢,體現行業部門幫扶特色?許連弟和隊員們經過初步踏查,産生了發展旅遊促進扶貧的想法。他們邀請東北林業大學的旅遊規劃專家來到南崗村考察調研,確定了嘎日迪旅遊景區扶貧項目,制定出發展規劃。
南崗村支部書記許敬東介紹,2018年6月中旬,村民開始參與種花,100畝的花海,都是人工種植,村裏發放工資6萬多元。有了這個景區,村民的頭腦也活絡起來。有的村民找到工作隊,研究養馬參與景區經營,有的村民開始試種採摘園、開小飯店。許連弟認為,村民們的這種思想轉變是無價的。
形成一個增收産業鏈
許連弟説,這麼大的旅遊項目能夠上馬,離不開幫扶單位的支持。2018年6月末,黑龍江省旅遊委主任錫東光來到南崗村時,就嘎日迪景區建設提出要求,保持原生態,發展觀光農業和沙灘水上娛樂項目,鼓勵農民廣泛參與。
許連弟説,景區一邊建設一邊運營,讓村民儘快受益。在項目規劃初期,便確立“七大旅遊精準脫貧”總體思路。資源收益脫貧——目前共轉讓林權5戶、67畝,支付費用17萬元,戶均增收3.4萬元。花海租地105畝,每年每畝300元,租期10年,帶動全屯99戶農戶戶均增收3030元,其中貧困戶10戶。景區內租地80畝,年租金每畝500元,租期3年,帶動9戶戶均增收1333元。僅轉讓林地和耕地兩項,就為當地農戶增收59萬元,全屯97戶村民戶均增收6082元。工資性收入脫貧——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優先安排前期建設、環境保潔、區域管理、票務銷售等工作,景區建設正值農閒季節,僅花海整地、播種、栽植日用工量就達68人,時間30天,每人日工時費100元。景區運營收益脫貧——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在花海種植17種高經濟價值的中草藥,明年開始收益,收益資金將全部用於鄉村道路、廣場文化活動等公益設施和活動,改善鄉村環境,助力農戶脫貧。産品銷售脫貧——在景區辟建特色旅遊商品銷售區,鼓勵當地農戶發展庭院經濟,種植綠色經濟作物,建設有機小米和“綠珍珠”牌綠豆基地,貧困戶可免費到景區銷售産品,增加貧困戶收入。民宿開發脫貧——扶持貧困戶改造自家房舍,改浴改廁,實現旅遊接待功能,借助2019年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契機,培育一批具有品牌影響力的民宿項目,讓貧困戶足不出戶受益。貸款入股脫貧——立足景區發展實際,積極探索對無經營能力的貧困戶開展小額貸款折合股份用於項目建設,根據股份分配收益,實現穩定脫貧。技能培訓脫貧——開設旅遊技能專項培訓,引導全村群眾念好旅遊經,圍繞遊客需求開發種養業,走出一條鞏固提升脫貧成效的新路子。
抓脫貧要害牽住“牛鼻子”
許連弟説,産業扶貧是最有效的扶貧方式。駐村以來,工作隊牢牢牽住産業扶貧“牛鼻子”,結合村情實際發展奶牛入托和旅遊産業扶貧項目,變“輸血式”幫扶為“造血式”脫貧。除了發展旅遊業,工作隊還通過對縣內養牛、棚室種植、養豬等産業進行實地考察調研,確定發展奶牛“入托”産業扶貧項目,投入省級財政撥付的50萬元專項扶貧資金,又自籌資金24.2萬元,購買奶牛53頭,“入托”縣裏的天福牧業有限公司,5年合同期內,天福牧業按每頭奶牛每年固定返還收益2800元,牧場返還收益全部用於貧困戶分紅。2017年,牧場一次性返還半年收益7萬餘元。
南崗村是貧困村,産業扶貧為脫貧攻堅注入新動力,就像鳳凰棲息在美麗小島上。南崗村的今天正以鳳凰展翅之力,唱響脫貧振興之歌。(記者 董新英 李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