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名山黑龍江畔的“移民小鎮”
黑龍江畔的鶴崗市蘿北縣名山鎮,與俄羅斯猶太自治州十月區阿穆爾捷特鎮隔江相望。這個邊陲小鎮,總人口1.1萬人,因口岸和旅遊而聞名。2009年,名山鎮就被黑龍江省委黑龍江省政府確定為省級旅遊名鎮。三次獲評國家文明鄉鎮,2015年以來,相繼被評為全國宜居小鎮,全國重點小鎮,全國特色小鎮。在深入了解這個獲得多項榮譽稱號的名山鎮,發現它還是一個“移民小鎮”。“名山鎮人口結構多元化,有村民,農墾職工,社辦企業職工,外地來的經商者,還有20多家駐鎮單位。”名山鎮黨委書記韓寶民介紹説。
“剛來到名山,江邊還是草房多,後來蓋上了酒店、口岸大樓等,當時的路也是泥土路,雨天一身泥,這些年大變樣。俄羅斯商品店主要面對遊客,每年從五月到十月是銷售旺季。”鎮內俄羅斯商品店店主佟德香説。佟德香是蘿北縣葦場人,1990年和丈夫來到名山安家落戶,靠捕魚為生,1994年蘿北口岸正式過貨後,佟德香開始經營俄羅斯商品。口岸開通後,依託國家4A級景區名山島,和後來建成的沿江公園、黑龍江流域博物館、大衛廣場等景區,名山鎮遊客增多。佟德香的店雖然不大,顧客卻來自世界各地。
郭增福是蘿北縣口岸委業務科副科長,從2003年到口岸工作,成為名山鎮的不留宿“移民”已經15年。每天7點30分從縣裏出發,不到八點來到口岸大樓,協調聯絡口岸各單位相關工作。“剛來的時候聯檢通道是4條,現在增加到8條,當時一天兩班船,客位是50人,現在最多達到四班,客位200人。以前一條船聯檢時間十多分鐘,現在人多了,要半個小時才能全部完成。”郭增福説。近年來,郭增福親歷了擴建聯檢大廳,新建碼頭、海關監管庫,口岸功能日益增強,讓他對工作更有幹勁。2014年,口岸浮箱固冰通道建成,蘿北口岸成為四季通關的口岸。
小鎮不僅有本國“移民”,也有俄羅斯藝術家在這裡暫住。杜巴索娃是互市貿易區俄羅斯油畫工作室的駐場畫家之一,去年在名山鎮租下兩室一廳,杜巴索娃負責工作室的運營,還進行創作、寫生,與中國藝術家和油畫愛好者交流。“這裡環境很好,人很熱情,鄰居們都很友善。”杜巴索娃説。
名山鎮江紅村,耕地不算多,人均收入不少,2017年達到17100元。打漁、打工、開飯館,是江紅村部分村民的“副業”。在名山鎮看風景,到江紅村吃江魚,來名山旅遊講究這個“排面兒”。孫樹嫻活魚館是江畔六家魚館之一,這幾年遊客增多,生意越來越好,一年忙五個多月,凈賺八萬元。
名山鎮正加快推進旅遊名鎮、外貿重鎮、生態強鎮、風情小鎮“四鎮建設”,全鎮村內道路硬化率達95%,3/4的農戶使用清潔能源。鎮內實行清垃圾、清路障、清污泥等措施,推進改水、改廁、改廚、改浴、改圈等舉措,對主次幹道全面綠化,形成“一街一品”的綠化風格。村內花草成行,江畔風景如畫,來到這裡的遊客,紛紛為名山鎮“打CALL”。(記者 邵晶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