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魚大肉換成瓜子喜糖創農村“茶話”新婚禮
生活報  2018-08-17 14:26:04

  原標題:大魚大肉換成瓜子喜糖創農村“茶話”新式婚禮

  大魚大肉換成瓜子喜糖創農村“茶話”新婚禮

  7月27日,齊齊哈爾市泰來縣克利鎮永安村村支書李洪祥的臉上笑開了花,因為這天是他女兒結婚的大喜日子,他為女兒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新式婚禮。婚慶典禮上,沒有大魚大肉的酒席、不收取賓客的禮金,而是以茶話會的形式將大家聚到一起。賓客們磕著瓜子、吃著喜糖,臉上都洋溢著滿意的笑容。據了解,今年年初,泰來縣開展“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喜事不辦,引導廣大村民摒棄陳規陋習,減輕負擔,引領社會風氣不斷好轉。

  曾經 每年隨禮3萬元是常事“人情錢”成家庭重擔

  “我作為村支書,如果不能帶頭移風易俗,帶頭婚事新辦,那要求別人也不會有人聽。”李洪祥説,在他的示範下,該村紅白理事會會長王寶喜今年兒子結婚,也計劃不辦酒席;副支部書記王寶發的女兒考上大學,也不操辦、不收禮,這些都得到了村民的普遍認可。

  在農村,升學、賀房、結婚、孩子滿月等大多都要擺酒席,一到暑假或臘月裏,農村每戶人家一天多的要參加四五起,禮金少則百元多則上千,一個普通家族平均一年送出去三萬元是很正常的,每年的各種席宴花費了每戶家庭年收入的一大半。而且酒席花費越來越大,攀比性非常嚴重,因此致貧情況愈發突出。

  為了讓農民過上小康生活,讓貧困戶真正脫貧,泰來縣在今年年初成立了移風易俗整治辦公室,廣泛開展“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引導村民摒棄陳規陋習,促鄉村振興。

  改變 今年學子宴高峰期全縣近半家庭不辦酒席

  王國齊是同樂村李越屯的村民,兩個女兒結婚都沒要彩禮,這在當地可是不多見。王國齊説:“女兒出嫁彩禮十幾萬,雖然看起來我能得很多錢,但這樣會增加親家的負擔,他們對女兒也會有看法。我認為女兒的幸福最重要,所以這個彩禮我堅持不要。”

  克利鎮保安村黨支部書記梁好友告訴記者,“村幹部經常向村民講解鋪張浪費不等於隆重熱烈,大操大辦不等於禮尚往來,以婚喪嫁娶、子女升學等名義聚斂錢財,到頭來誰也沒有攢下錢,都扔給飯店了。”梁好友説,村民漸漸明白了啥是對、啥是錯,也使大家認可了縣委的決策和村裏的工作。

  據泰來縣移改辦主任陳琳介紹,在今年的學子宴高峰期,全縣90個道德評議會對615個畢業生家庭實現入戶宣傳,其中,285家承諾不辦酒席,49家旅遊慶祝,195家小範圍親戚圈慶祝,不辦、簡辦家庭佔總數的86%。

  創新 成立紅白理事會開展移風易俗“6個1”活動

  在泰來縣的不少村屯,移風易俗的宣傳海報貼滿了家家戶戶的外墻。不僅如此,還利用大喇叭和電臺播放移風易俗節目200多條,把移風易俗的相關要求寫入村規民約,並且各村屯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同時,將移風易俗工作納入鄉鎮年度目標考評,對黨員大操大辦進行責任追究,設立舉報電話,24小時受理群眾舉報。

  通過創新新形式,比如引導群眾以茶話會的形式代替擺酒席、組織人員敲鑼打鼓給考上大學的學生家送喜報……既讓場面隆重熱烈又不鋪張浪費,既有人情來往又不大操大辦。另外,組織開展動員貧困戶子女給父母100元孝金、大學生每年少向家裏要1000元生活費、女方少要1萬元彩禮、男方少辦一桌酒席、村民每月徹底打掃一次庭院衛生、黨員定期入一次農戶的移風易俗“6個1”活動,引導村民樹立文明新風。

  泰來縣委書記李岩松表示,今年以來,縣裏將推進移風易俗改革工作作為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樹立文明鄉風的突破口,同時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延續和深化,縣委提出了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成風尚的工作設想,為鄉村振興打下基礎。(記者 劉瑩)

編輯:呂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