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紅色文藝輕騎兵”演出小分隊前不久走進了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南鎮北柳村、東華村,讓村民們欣賞了一場高水準的文藝表演。
這是樺南縣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的舉措之一。
近年來,樺南縣在推進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更加注重城鄉共建,以城帶鄉的發展理念,通過採取多種措施,促進農村不斷實現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強化宣傳教育
夯實鄉村振興思想基礎
把思想引領作為助推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基礎。認真組織黨委宣講小分隊下基層送方針政策2000多次,一大批宣講“大篷車”“小板凳”將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及時傳遞到千家萬戶,打通了理論進村入戶“最後一公里”;利用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幫扶契機,組織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文化、科技培訓和黨的政策進道德講堂“四進”活動300多期,不斷提高農民群眾理論素養。同時,結合“好人之城”建設“十個一”活動,大力選樹、宣傳群眾身邊的好人典型,通過好人典型帶動,全面營造“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強化城鄉共建
凝聚鄉村振興精神力量
深入開展城市文明達標、鄉村文明提升、單位文明優化、家庭文明夯基、校園文明滋養行動。圍繞查找弱項短板,對城鄉800余項不達標問題進行集中整改。並按照《黑龍江省深化文明村鎮創建工作(2017—2020年)的意見》,制定全縣三年行動規劃,著力打造以文明鄉鎮為核心,以文明村屯為支點,以鶴大、依饒、樺慶公路沿線為依託的“一核、多點、三帶”連片連線創建工作新格局。同時,縣鄉財政每年投入資金近300萬元用於農村環境衛生保潔,建立了多元化、常態化的農村環境保潔制度,有效改善了農村環境雜亂差的局面。
強化文化惠民
拓展鄉村振興內涵外延
強化基層文化設施陣地建設,加大優質文化産品和服務供給。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三年來新建農村文化廣場113個、農家書屋192個、文化活動室62個,發放文藝器材150萬元、圖書5萬本;縣政府每年撥款8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全縣86個村級文藝團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同時,結合“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組織廣大文藝骨幹圍繞美麗鄉村、脫貧攻堅、精神文明建設創作優秀文藝作品600余個,很多優秀作品多次參加全市展演,獲得廣泛好評。
強化移風易俗
培育鄉村振興良好風尚
把推動移風易俗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抓手。成立了縣鄉村三級移風易俗工作領導小組,192個行政村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示範引導作用,通過簽訂承諾書、個人事項申報等方式,明確要求黨員幹部做移風易俗的表率。還利用文化廣場、宣傳走廊、廣播電視、村民學校、道德講堂、文化活動等陣地載體,廣泛宣傳移風易俗的重要意義,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認識、形成共識。
強化長效機制
積蓄鄉村振興強大動能
充分挖掘樺南獨特優勢,注重抓基層、打基礎,全面提高農民持續增收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先後在83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建設了村衛生室、配備了資質合格的村醫。以“思想扶志、技能扶智”為突破口,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類培訓每年達300多期,並通過“九八九”轉移就業脫貧工程,為貧困人口轉移就業提供有效路徑。依靠樺南獨特的自然資源、産業特色、紅色基因等資源要素,大力發展明義金達萊花山、梨樹鄉福山村果蔬採摘觀光園、梨樹鄉大勝村水稻文化長廊等鄉村旅遊産業。積極建設優質高效的農村電商體系,目前,10個鄉鎮服務站共有90個村級服務網點。2017年,電商平臺銷收入實現了5680萬元,為實現鄉村振興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王闖 記者劉億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