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産業助力“龍糧”發展正當時
“真沒想到黑龍江的糧食生産現代化程度這麼高!”湖南省糧食局行業發展處處長覃世民,在全國加快推進糧食産業經濟發展第二次現場經驗交流會五常現場會上感慨地説。
8月19日,150余名參加全國首屆糧食交易大會的與會人員先後來到五常市、哈爾濱北大荒豆製品公司參觀考察。這次實地體驗,讓與會者深入“黑土地”大糧倉腹地,切實感受到了龍江糧食産業的發展正當其時。
19日上午,與會人員興致勃勃地參觀了五常市互聯網服務中心。站在水稻育種創新基地的觀景臺上,看到一望無際的水稻田泛著綠油油的光澤在微風的吹拂下稻浪翻滾、現場直升機噴灑營養液場面極為壯觀。高端現代的智慧物聯網運作模式建立的大米真偽溯源展示系統,讓參觀者了解到真正的五常大米的種植和田保過程。傳統的稻田與現代科技農業作業的完美結合,令嘉賓們嘆為觀止。
工作人員介紹,五常市物聯網服務中心主要從水稻溯源、社會化服務、農産品電子信息、政務資源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監控指導。服務中心在田間佈置300個監測點,給25000戶農民的手機安裝了智慧農業平臺APP,用於農技專家與農戶的實時互動指導。
覃世民説:“這次來五常市考察,看到糧食從生産到銷售,整個産業鏈科技程度都很高。黑龍江大糧倉真的名副其實,沒想到黑龍江水稻品質這麼高,品質保障體系也這麼健全。”
與會人員來到剛建成的五常大米博物館,現場感受了五常大米文化。展館三樓是趣味體驗館,裏面有VR體驗稻田過山車遊戲和AR體驗水稻播種過程,與會者饒有興致地親身體驗了AR遊戲,通過智慧遊戲身臨其境地感受稻農進入廠區、取種子、播種的場景,效果逼真有趣,農業與娛樂業深度結合了起來。
19日下午,在五常市“喬府大院”的生産基地,大家共同觀光了千畝稻田。基地內種植戶喬永貴介紹説,按公司規定的標準化種植,比之前自己種植每畝多收入400元。現在幫公司管理1300多畝水稻地,年收入達到30萬元。
四川省糧食局産業發展處處長王亞南説:“這次感受到了五常大米的貨真價實,不僅品質溯源體系健全,而且整個一、二、三産業融合得非常好。去年我們與黑龍江省糧食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特別是貿易方面的合作。相信黑龍江大米一定會更多地走上四川百姓餐桌。”
隨後與會者們來到哈爾濱,參觀了北大荒豆製品有限公司。企業負責人介紹,該廠生産的豆製品不添加任何防腐劑,同樣具有可追溯的防偽碼。
20日上午,糧食産業經濟發展第二次現場經驗交流會的第二部分會議在哈爾濱召開。經過前一天的實地參觀,各省的代表們紛紛表示,今後要與黑龍江加強糧食貿易往來。國家糧食局倉儲與科技司副司長陳玉中説:“黑龍江的資源稟賦好、發展基礎好、發展態勢好,今後一定加強産銷合作,把各種交易平臺線上線下的新業態發展好,使産業強省的目標儘早實現。”(汪思維 記者 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