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綏芬河打造“通海達洋”龍江出海口
8月7日下午,首次從綏芬河進境的中歐班列完成換裝後從綏芬河鐵路南站場鳴笛發車,3天后,這批自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州裝車起運的41個集裝箱、總計1600立方米板材,將如期抵達目的地成都。
“以前從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發貨到中國成都,需要近一個月時間,如今通過中歐班列從綏芬河入境,只需要把集裝箱直接換裝到國內車皮上,極大節省了時間,降低了換裝成本。”集裝箱板材貨主、宏鵬強公司負責人陳明這樣説。
除了首次自綏芬河入境的中歐班列,近年來,綏芬河還積極對接俄“濱海一號”戰略,一條以綏芬河為樞紐,連接“長三角”、“珠三角”,日、韓、俄羅斯甚至歐洲腹地的陸海聯運大通道正在貫通。“東出、西聯、南下、北上”的集疏運體不斷完善。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綏芬河這座百年口岸也從曾經偏居一隅的“神經末梢”成為了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通海達洋”的龍江出海口。近年來,綏芬河以口岸通道為依託,“哈綏俄亞”貨運班列常態化運營,連接韓、日及國內沿海15個港口,累計發運111個班列、12304個標準箱貨物,暢通了龍江最便捷的“出海口”,辟建了中外中、中外外陸海聯運戰略通道,初步搭建起連接環日本海經濟區及我國長三角、珠三角的國際物流體系。
隨著哈牡客專通車、綏東機場建成,綏芬河將全面融入牡丹江1小時經濟圈、哈爾濱2小時經濟圈發展,輻射韓、日等國家2小時航空經濟圈,為牡丹江打造全面開放新格局提供強有力戰略支撐。
2017年全年,綏芬河口岸過客107萬人次,創8年來最高;口岸過貨1137萬噸,歷史性突破千萬噸大關。其中,綏芬河鐵路車站進出口運量從改革開放初期的9萬噸,上升到2017年的進出口運量1070萬噸。
通道的貫通,也吸引了諸多産業要素在綏芬河以及整個哈牡綏東産業帶集聚。在第六屆中國(綏芬河)國際口岸貿易博覽會召開期間,漯河市政府派團來到綏芬河,希望能夠依託綏芬河的通道優勢,開通綏芬河到漯河的鐵路專列,把俄羅斯的木材和糧食,通過這條通道,直接運到漯河。
通道興則産業興,下一步,綏芬河將圍繞我省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打造一個窗口、建設四個區”的發展定位,立足全省和牡丹江開放全局,繼續突出口岸拉動,貫通連接歐亞的物流樞紐。在發揮口岸通道、地緣區位之“長”上做足文章,建設口岸集疏運體系,構建集鐵路、公路、海運、航空一體的現代化、立體化物流網絡格局,貫通“東出西聯、南下北上”國際經貿大通道。計劃今年內完成投資2.6億元的公路口岸貨檢區改造,力爭開工投資12億元的國際集疏運平臺項目,規劃2平方公里臨空經濟區,提升“哈綏俄亞”陸海聯運效率效益,打開開放空間、豐富貿易門類、拓展合作領域,全面增強對外開放、對內集散能力。(吳惠娟 記者 杜懷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