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洪州村壯大村集體經濟助力脫貧
黑龍江日報  2018-08-28 14:58:32

洪州村壯大村集體經濟助力脫貧

洪州村內一角。聶金喜 攝

洪州村壯大村集體經濟助力脫貧

洪州村內新建的公共廁所。 聶金喜 攝

  微風吹過別拉音子山,空氣中混和著泥土與稻花的陣陣幽香。山腳下,黑龍江省富錦市錦山鎮洪州村的一排排房屋整齊地排列著,八橫五縱的水泥路旁,栽種著嬌艷欲滴的花朵,一盞盞路燈矗立在路旁歡迎著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

  眼前乾淨靚麗的村屯,之前卻是另一番景象。

  “以前是小雨穿靴走,大雨出不去門,滿哪都是泥,垃圾堆放的到處都是,房子也都是低矮的泥草房。那時候,我們是遠近聞名的落後村,但你看現在的村子漂亮不?”説起村裏的變化,村民劉貴一改往日的愁容,幸福和自豪溢於言表。

  村委會變身“農家樂”

  伴著一路花香,記者在劉貴的帶領下來到洪州村的村委會。説是村委會,其實是借錦山鎮洪州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房子。原有的村委會靠近路旁,為了發展農家樂經濟,村委會的幾個帶頭人一商量,將村委會騰出來,開辦了農家樂。

  村黨支部書記李平芹帶著村幹部開始了“借房辦公”的日子。在這個全市第一家農民集體參股的經濟合作社的墻上,挂滿了各項規章制度和一塊寫著全村參股人員名單的紅牌子。“村委會是臨時的,新的還在建設中,現在村裏有了股份制經濟合作社,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我們這裡是遊客去往國家4A級景區富錦濕地公園的必經之地,憑著地理優勢,我們將原村委會改成了現在的農家樂,增加村裏的收益,讓大家多賺點錢。”李平芹對記者説。

  走進剛開業的農家樂,以鐵鍋燉為特色的農家樂內飯菜飄香。店內的服務員和大廚都是村裏的人,飯店內所需的肉、蛋、蔬菜全部由村裏的大棚、小園提供,純綠色無污染,既保障了飯菜的純綠色,也為農民增加了收入。

  農家樂老闆滕慶生介紹説:“農家樂是村內資産,算上村委會改造的,一共三所農家樂,我這家店是從合作社承包的,賺錢了扣除村集體的,其餘的利潤是要分給村民的。”

  “請君多采擷此舉助攻堅”

  在滕慶生的農家樂前面,就是洪州村採摘園——棚式觀光田。瓜香菜果鮮,請君多采擷,此舉助攻堅——這是採摘園的“廣告”。三塊色彩艷麗的廣告牌,在馬路旁格外顯眼,總有過往車輛忍不住放慢速度看一看。

  “這幾棟大棚是富錦市財政局駐村工作隊幫著建的,憑藉著地理優勢,我們搞了一個採摘園,這兩棟種的香瓜,那面幾棟種的蔬菜,村西修建了沙棘果種植基地,公路的西面還有‘百果園’。種著桃樹、蘋果、梨樹、雞心果等果樹,讓往返濕地的遊客都能來摘上一些純綠色、沒上肥的果蔬。這裡是實現農戶、貧困戶增收和集體經濟發展雙盈的寶地。”李平芹微笑著説。

  為了讓全村貧困戶脫貧,讓村民共同富裕,洪州村搶抓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機遇,千方百計壯大村集體經濟。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駐村工作隊引導幫助村民種植綠色蔬菜、發展觀賞花卉、藥材種植、果樹採摘和林下散養家禽等庭院經濟。2017年,村民平均年收入已達到17900元,去年年底,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現在村民們都不再等、靠、要了,都想著怎麼賺錢,擺脫貧困。

  夜幕降臨,村裏的廣場上響起了悠揚的樂曲,村民們不約而同地扭起秧歌跳起舞,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

編輯:呂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