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烏蘇裏船歌》曾讓饒河小城名聲大振。人們循著烏蘇裏船歌來到饒河,了解界江邊民的文化,感受赫哲風情。
借勢民族風村民成“創客”
四排村是四排赫哲族鄉所在地,在這裡有一個四排赫哲族風情園,進入夏季以來,這裡的遊客絡繹不絕。遊人們穿上民族服裝,感受赫哲族民族風情,在園區內,隨處可見駐足拍照的遊人。在四排赫哲族風情園有一個“創客空間”,四排村村民何艷軍和任惠芹夫妻倆入駐了“創客空間”。任惠芹告訴記者,她在2015年註冊了營業執照,主要經營魚皮制、魚骨制等工藝品,她售出一件用魚皮製作的一整套民族衣服,售價1萬多元,這套衣服是她親手縫製的。她的丈夫何艷軍主要進行魚皮畫創作,他在“創客空間”展出了不少作品,還在網上銷售。任惠芹説,這個“創客空間”讓他們參與到了旅遊産業中並獲利。這個平臺是免費為他們提供的,很多遊客來到這裡,參觀他們純手工製作赫哲族工藝品,並紛紛購買作為旅遊紀念品,魚骨手鏈賣得最好。
四排村村支部書記盧偉華説,四排村有村民224戶504人,赫哲族人口87戶211人。依託饒河縣豐富的旅遊資源,四排赫哲族鄉積極打造旅遊項目。四排村作為有民族特色的小村,借勢民族風情遊受益良多。他告訴記者,村裏的駐村扶貧工作隊積極同幫扶單位饒河縣民宗局溝通、協調,投資了夏季遊船碼頭,也投資冬季冰雪旅遊,讓貧困群眾參與到旅遊項目中,分享旅遊紅利。目前,四排赫哲族風情園一年四季都有遊客光顧。
百畝油菜花 看用兩相宜
雙鴨山市司法局派駐四排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宮德林帶領記者走進了距離四排村不遠的一片油菜花田,油菜花剛剛開放,滿目小黃花是田野裏的亮色。他告訴記者,這是今年四排村第一次種植油菜花,種植面積150畝。這片油菜花地極具觀賞性,因為地緣優勢,吸引不少遊客前來觀賞。而到了收穫季節,油菜籽將加工榨油銷售。宮德林説,種植油菜花能夠達到土地休耕的作用,第一次嘗試種植,工作隊和村幹部做了很多努力。如今看來,這片油菜花田的旅遊效應剛剛呈現,希望今年油菜花能夠喜獲豐收,為將來深加工菜籽油奠定基礎。
産業帶動譜出脫貧新歌
一個由10名婦女發起的特色企業“黑龍江赫香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企業以小作坊的形式製作魚産品。再次來到四排村,記者又走進了這家企業,公司經理黃維玲説,公司全員10余人,每天倒班上班的有四五個人,炒制魚制食品,將産品在網上銷售,再依託村裏的旅遊商品店銷售一些,眼下的銷路不錯,曾多次作為民族特色食品參加展會。
村支書盧偉華説,在四排村的産業項目中還有“特色村寨”項目以及“網箱養魚”項目,通過産業帶動,貧困戶享受分紅。
據悉,饒河縣大力打造四排赫哲民俗風情,整合四排赫哲族風情園一期、二期工程,重新填充並豐富內容,推進四排赫哲族鄉民俗特色風情旅遊小鎮和房車自駕遊營地建設,年內實現對外開放。9月底將完善四排赫哲族鄉旅遊公廁、導遊系統、休憩與衛生設施。依託旅遊,饒河縣從事經營農家樂、林家樂、漁家樂農戶顯著增加,為此帶動了貧困群眾參與到農家樂飯莊、家庭旅館、特色旅遊産品經營活動中。饒河縣也通過多種渠道開展饒河老百姓最喜歡的“農家樂”、“林家樂”、“漁家樂”和特色美食評選活動。借著旅遊産業的發展勢頭,村民成為旅遊産業的直接參與者和受益者。
“烏蘇裏江來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開千張網,船兒滿江魚滿艙……”《烏蘇裏船歌》在赫哲族鄉唱響。落日、漁船、民歌,這是赫哲小村獨特的風景,這裡的脫貧之歌也尤其嘹亮。(董新英)